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DC+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评价(2)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1-04-05 本文由烈酒与故事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中国肿瘤临床

2009年第36卷第17期

NSCLC的临床有效率,改善临床治疗效果。1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4年5月至2006年10月收治的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晚期NSCLC患者70例,男57例,女13例,中位年龄63.5岁,鳞癌16例,腺癌36例,低分化癌2例,未分化癌1例,不典型类癌1例,14例病例无病理;中位随访时间14个月;患者心脏、肝、肾功能可耐受化疗及生物治疗,血象正常,Karnofsky评分≥60分。1.2

治疗方案

常规化疗方案为紫杉醇+铂类,泽菲+紫杉醇,诺维本+泽菲等,我中心按照NCCN指南对不同患者进行规范化个体化疗。生物治疗方案为DC+CIK。采集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DC及CIK,CIK经DC诱导,将培养好的DC及CIK细胞回输给患者。回输一次分两次给药,(13.07±1.37)×109

/次,

中间间隔一天;患者每月回输1次,直到不能再进行回输为止。1.3

单纯化疗对照组选择条件

晚期治疗组对照选择:发病时间相近,相差<1个月;年龄相近,年龄相差<10岁;性别相同;病理及分期(大多为临床分期)相同。1.4

评价指标

分析生物治疗组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率与病理类型的关系;比较生物治疗联合化疗组与单纯常规化疗组患者的生存率。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用Log-Rank法进行生存率曲线显著性检验比较。所有分析均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

对生存率的分析

对70例晚期患者随访至2007年10月,共50例(71.4%)患者死亡,见表1;经Kaplan-Meier分析,预期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9.6%、29.6%、21.8%。Kaplan-Meier生存曲线见图1。2.2

生存率与病理类型的关系

统计了DC+CIK联合常规化疗治疗晚期NSCLC患者鳞癌16例,腺癌36例,随访至2007年10月,分析生存率与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两组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Kaplan-Meier生存曲线见图2。

2.3晚期NSCLC患者生物治疗联合化疗组与单纯

常规化疗组配对比较万方数据

选择生物治疗联合化疗组与单纯常规化疗组同期配对患者各61例,随访截至时间2007年10月。患者配对资料见表3,生物治疗联合化疗组较单纯常规化疗组生存率显著提高(P<0.05),见表3,4。生物治疗联合化疗组和单纯常规化疗组比较1年生存率分别为57.2%和37.3%,2年生存率分别为27.0%和1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见图3。

表1

70例晚期NSCLC进行DC+CIK联合常规化疗的

患者资料例

Table1

Dataof70advancedNSCLCpatientstreatedwithDC+CIKcombinedwithchemotherapy1.00.8率

0.6存生0.40.20.0

10

2030

40

50

(月)

图1DC+CIK联合常规化疗治疗晚期NSCLC患者的

生存率Kaplan-Meier分析

Figure1

Kaplan-Meieranalysisofsurvivalrateofadvanced

NSCLCpatientstreatedwithDC+CIKcombinedwithchemotherapy

表2DC+CIK联合常规化疗治疗晚期NSCLC患者

鳞癌与腺癌组生存率比较(%)

Table2

ComparisonofsurvivalratebetweenadencarcinomaandsquamouscarcinomainadvancedNSCLCpatientstreatedwith

病理类型腺癌鳞癌

1.00.8生存率0.60.40.20.0

3讨论

肿瘤患者体内本身免疫细胞由于受到自身免

疫抑制影响,无法有效地抵抗肿瘤细胞的疯狂增长。通过生物治疗手段,从患者体内抽取部分免疫细胞,然后在体外进行“扩增、诱导、激活”等操作,使其细胞数量和抗肿瘤活性大大提高后,再将这些体外激活了的抗肿瘤效应细胞回输到患者体内,抑制肿瘤复发和转移的同时,又不会伤害患者自身的正常细胞,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8,9]。CIK细胞疗法是目前较常用的方法之一[10]。

目前肿瘤的疫苗治疗方法之一,DC疫苗多应用于晚期肿瘤患者,虽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由于肿瘤负荷较大,限制了其疗效的进一步提高;同时,报道的DC疫苗临床试验均为单组病例,很难对其疗效做出科学的评价。这些问题均为DC疫苗的广泛

11]

应用带来了困难[3,。DC疫苗激发机体主动免疫治

10

2030

时间(月)

40

50

图2

DC+CIK联合常规化疗治疗晚期NSCLC患者鳞癌组与

腺癌组生存率的Kaplan-Meier分析

Figure2

Kaplan-MeieranalysisofsurvivalrateofadencarcinomaDC+CIKcombinedwithchemotherapy

andsquamouscarcinomainadvancedNSCLCpatientstreatedwith

表3晚期NSCLC患者生物治疗联合化疗组与

单纯常规化疗组配对资料

Table3Pairingdataofbiotherapycombinedwithchemotherapygroup

疗的局限性,使得人们考虑将过继免疫方法与DC

13]

联合应用,如DC联合CIK治疗[12,。

andconventionalchemotherapygroupforadvancedNSCLC

本项研究,我们共选择了入组行DC+CIK联合

常规化疗的70例晚期NSCLC患者,对其生存率进行分析。同时,对生物治疗联合化疗组、单纯常规化疗组同期配对NSCLC患者各61例,比较生物治疗联合化疗组与常规化疗对照组的无进展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给予DC+CIK联合常规化疗,预期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9.6%,29.6%,21.8%;生物治疗联合化疗组和单纯常规化疗组同期配对比较1年生存率分别为57.2%和37.3%,2年生存率分别为27.0%和10.1%。

2007年ASCO会议报告了一项埃罗替尼(分子

病例无病理

其余16例为低分化癌2例,未分化癌1例,不典型类癌1例,12例

1.00.80.60.40.20.0

组别

生物治疗+常规治疗常规治疗

生存率

靶向药物)一线治疗老年晚期NSCLCⅡ期临床试验结果,80例患者入组,结果显示:51%患者临床获益,1年生存率为46%,2年生存率为19%。有研究采用多西紫杉醇+顺铂治疗67例晚期NSCLC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0.6个月,1年生存率47.1%,2年生存率23.5%。我们治疗70例晚期NSCLC患者与上述他人研究相比较,疗效还是令人满意的。因此说明DC+CIK联合常规化疗治疗NSCLC患者具有一定的优势,且患者耐受良好。

生物治疗联合化疗组与常规化疗对照组同期配对比较发现,生物治疗联合化疗组患者与常规化010

2030

时间(月)

4050

图3晚期NSCLC患者生物治疗联合化疗组与单纯常规化疗组

生存率Kaplan-Meier分析

Kaplan-Meieranalysisofsurvivalof

NSCLCpatientsin

chemotherapygroup

Figure3

biotherapycombinedwithchemotherapygroupandconventional

表4晚期NSCLC患者生物治疗联合化疗组与

单纯常规化疗组生存率比较

(%)

Table4Comparisonofsurvivalratebetweenbiotherapycombined

withchemotherapygroupandconventionalchemotherapygroup万方数据

疗组比较生存率显著提高,说明DC+CIK联合常规化疗方案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我们比较了病理类型与生存率之间的关系,腺癌组与鳞癌组比较,虽然没有统计学意义,但腺癌组生存率提高稍明显。以后还需要扩大患者例数进一步研究证实。总之,DC+CIK联合常规化疗能够延长NSCLC

(下转第979页)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等教育DC+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评价(2)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DC+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评价(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17702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