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音,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回到台湾,当时台湾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她的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在北京长大,毕业于北京新闻专科学校,后任《世界日报》记者。1948年8月同丈夫回到台湾任报社编辑。本文节选自《城南旧事》,《城南旧事》是一篇短篇小说。写的是20年代末,北
(一)整体感知
学生大声读课文,对文章圈点勾画,找出记叙的要素,理清文章的思路,感知文章内容。
1.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内容。
【交流点拨】英子参加毕业典礼,回忆父亲教育自己的往事,毕业典礼结束后,父亲已经去世,此时英子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不再是小孩。
2.按时间先后顺序划分文章的结构。
【交流点拨】 ⑴第一部分:毕业典礼前(1—34段):由夹竹桃花——(想起)病床叮嘱;由迟到——(想起)赖床被打;由钟声响了——(想起)爸爸爱花
⑵第二部分:毕业典礼时(35—53段):韩主任讲话、唱骊歌、哭别——(想起)闯练做事
⑶第三部分:毕业典礼后(54—68段):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不再是小孩子。
3.文章写了哪些事情,其中哪些是眼前的事,哪些是过去的事?
【交流点拨】眼前的事:迟到、韩主任讲话、唱骊歌、哭别 过去的事:病床叮嘱,赖床被打、爸爸爱花
4.爸爸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交流点拨】爸爸是个教子有方的人,在严厉中寓含关爱,鼓励孩子坚强;很重情感,雨中送夹袄,听到弟弟遇害急得吐血;情趣高雅,非常爱花。
5.文章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题有什么含义?
【交流点拨】一语双关:a爸爸种的花儿凋谢了;b爱花的爸爸生命凋谢(含而不露,哀而不伤)
(二)深层探究
1.文中对“爸爸”的回忆都是由眼前的事引发的。试从课文中找出这方面的例子。
【交流点拨】(1)开篇从衣襟上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引出前一天去医院探望爸爸时的情形;
(2)通过忆述探病时爸爸说的一番话,特别是嘱咐她不要迟到,引出六年前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以及自己以后上学从不迟到的情形;
(3)从钟声响了,毕业典礼就要开始,想到爸爸不会来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儿,于是又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
(4)从韩主任的讲话,我们唱骊歌,想到很多人都盼望自己长大,回忆起爸爸要她闯练,让她到东交民巷正金银行给在日本读书的陈叔叔寄钱的事;
2.“爸爸”的鼓励和惩罚对“我”的健康成长有哪些影响?
【交流点拨】 (1)六年前他参加我们学校的那次欢送毕业同学同乐会时,曾经要“我”好好用功,六年后也代表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今天。“六年后”到了,“我”真的成为优秀的毕业生被选做这件事。
(2)六年前有一天下大雨,“我”因赖床不起而受到爸爸的打。并坚持要“我”去上学。从那以后到今天,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栏校门的学生之一;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等教育2《爸爸的花儿落了》 导学案附答案(2)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