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基板【高导热性铝基覆铜板研制】
树脂。这种树脂通常可形成半互穿网络(S-IPN),正是由于S-IPN中TP与BMI相互贯穿,所以两相之间分散性良好,相界面大,能充分发挥协同效应,从而达到了韧性与耐热性的统一。
2.3 填料的选择
上述树脂体系尽管韧性和耐热性较好,但导热性相对较低,所以要显著提高绝缘介质层的导热性,必须加入导热性良好的绝缘无机填料,常见的无机填料导热系数见表2。
表2 常见的无机填料导热系数
序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填 料 名 称 金刚石 立方体氮化硅 六方体氮化硼 碳化硅 四氮化三硅 氧化铍 三氧化二铝 氧化镁 二氧化硅 氮化硼
导热系数(W/mk)
2000 1300 200 25~100 50 260 25~40 25~50 9.6 100~250
从表2可以看出,金刚石、立方体氮化硅的导热性已达到了金属的标准,但价格非常昂贵,而六方体氮化硼、氧化铍、氮化铝也具有较高的导热性,但氧化铍有毒,氮化铝价格也较贵,因而采用六方体氮化硼和其它填料配合进行试验。
3、绝缘介质层配方的确定
增韧剂用量对绝缘介质层的影响
在不降低基体树脂耐热性和力学性能的前提下,采用耐热性较高的热塑性树脂(TP)进行增韧。目前常用的TP树脂主要有聚苯并咪唑(PBI)、聚醚砜(PES)、聚醚酰亚胺(PEI)、聚海因(PH)、改性聚醚酮(PEK-C)及改性聚醚砜(PEC-C)等,通过对综合性能考察,选用了PEK-C对BMI树脂进行改性,改性后的树脂性能见表3。
表3 含有 PEK-C的环氧改性BMI树脂性能
体系
PEK-C/%(wt) 冲击强度(kJ m-2) 玻璃化温度Tg/℃ 初始热分解温度(℃)
3.1
由表可知,PEK-C的加入明显提高了树脂的冲击强度,当PEK-C为20%时,树脂的冲
提高了近2.5倍左右,但随着PEK-C击强度高达18.9 kJ m-2 与未加PEK-C的冲击强度相比,
含量的增大,体系中热塑性成份增多,易造成分布不均,并形成一些较大颗粒,造成应力集中,使树脂韧性随着PEK-C的增加而降低,而当PEK-C的用量在15%左右时,树脂体系不仅共混性好,而且韧性和耐热性也较好。 3.2 填料及其配比的确定
氮化硼虽然具有较高的导热性,但其用量不宜过多,这是因为氮化硼密度较小
,而一般填料的密度大多在3.5g/cm3左右,所以当氮化硼用量超过树脂体系的(2.25g/cm3)
40%时,树脂粘度增大、分布不均、混胶工艺也非常困难, 40%的用量虽然可以使绝缘介质层的导热性提高很多,但不足以达到要求。考虑到工艺操作性,可适当加入也具有较高导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资格考试认证铝基板【高导热性铝基覆铜板研制】(2)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