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总体规划中重点发展的新城规划文本
(2)确立职住均衡、职住近接、同步成长的发展模式 新城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在打破“有业无城”现况,实现职住均衡、职住近接、同步成长的发展模式基础之上,改变原来作为开发区以工业用地为主,缺乏生产性及生活性服务设施的单一发展模式。
(3)促成大众运输导向的城市土地利用模式(TOD)
新城的发展强化公共交通、尤其是轨道交通系统的服务和引导作用。通过以下策略,实现土地和公交整合。
①充分发挥轨道交通系统的经济性,保证“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沿线土地开发利用”模式的良性发展。
②轨道交通贯通各中心区和次中心区,实现用最短的时间通达新城各主要功能区。
③利用京津城际亦庄站同区域便利的交通条件,创建北京面向京津走廊的亦庄转运门户,站前规划服务北京、面向区域的大型公共中心。
(4)构建多中心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体系
新城的公共服务设施按照四个层级进行配置,包括区域级、新城级、片区级和街区级。其中区域级和新城级的配置将直接影响到新城的发展结构,规划在充分考虑各种条件的基础上,综合确定两级公共服务设施的位置及其被赋予的职能,并将其用快速轨道交通串联起来,形成以大容量的轨道交通为纽带的“Y”字形、多中心的公共设施配置架构。
(5)建立引导产业升级的廊道 新城产业的发展着重强调优化产业结构,立足以科技促进产业升级。针对现状加工经济、分厂经济特征明显,研发能力薄弱,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的特点,在规划用地布局上,沿大众运输走廊(轨道)两侧布置研发功能,在荣华路公建区布置商务、行销等功能,在滨水
17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资格考试认证亦庄新城规划(17)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