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与方法:
学生分析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学生分析戚继光抗倭胜利原因。本课图文资料多,注意培养学生的图文分析归纳的能力;对航海英雄郑和和民族英雄戚继光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评事评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郑和下西洋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的壮举,这种开拓精神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收集戚继光抗倭的有关材料,感受戚继光人格魅力和中国人民勇于反抗外来侵略的精神。
[教学重点]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教学难点]
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学生在世界历史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加上古今地名的叫法不一致,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另外本课知识点较多,在时间处理安排,材料处理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方法]
我们常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教材和学情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本课图文资料多,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将丰富的图文资料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这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更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2、比较法:①将郑和下西洋和欧洲新航路的开辟进行横向比较,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郑和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是空前的。②对戚继光和岳飞两者的评价进行比较,得出什么人才是民族英雄。
[教学思路]
郑和下西洋(目的、条件、概况、意义?)内容,由学生讲目的?(提示前面所学)学生了解下西洋的经过,先画图,由每个学生小组举荐一人上来黑板画图,再由学生讲述郑和下西洋的概况,最后才是老师总结。然后出示图表,让学生对比中外出洋,得出下西洋是壮举。另外,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从出示材料及邮票,让学生总结得出。郑和下西洋的条件?让学生讨论总结;最后教师利用郑和下西洋目的来点明下西洋的负面作用及后面的事,目的有问题,再加上没有朱棣,没能继续。
国力衰弱,大明王朝和平的风帆也遇到了来自海洋的危机,有人欺负我们,谁?倭寇是谁?后来怎么办?戚继光是怎样的人?然后找学生讲述抗倭过程,最后评定戚继光,并与岳飞等对比,了解民族英雄概念?出示诗句,学习戚继光高尚的品质?
明后期更弱,而西方强大起来,有能力过来中国,简单提问了解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
【拓展提升】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今天学习?《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中的一个场景:众多演员手持船桨,在浩瀚的大海中航行.....师:请问这个场景演绎了我国历史上什么历史事件?(郑和下西洋)张艺谋选用这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教学研究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设计(3)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