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宣言。欧洲在世界政治中已经降到一个次要位置。历史将由占有大陆区域的大国,如北美洲、亚洲的俄国、澳大利亚、南美洲的大国所控制。
瑞典鲁道夫·契伦于1901年出版了《国家有机体》一书,第一次使用了“地缘政治”这一术语。根据契伦的定义,地缘政治是“把国家作为地理的有机体或一个空间现象加以认识的科学。”
地缘战略家詹姆士·费格里夫用“举足轻重的世界”来形容位置和能源分布与国际政治之间的关系。他指出:“世界历史主要是30度和60度之间的国家的历史,这一区域的各民族一直领导着世界。”在这两个纬度之间,美国、欧洲(包括俄国)和中国相互间由海路陆路联结起来,构成了费格里夫所说的“举足轻重的世界”。他1915年在写到未来的可能性时,提出两条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可能有一天会成为“举足轻重的世界”,因为越接近赤道,节约能源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费格里夫在他1915年的著作《地理和世界大国》中还提出了世界“心脏区”的概念。
二十世纪初,英国地理学家麦金德(1861-1947)在一系列论文中,首先提出关于世界的“地理中枢”的概念,他由此而形成了关于地缘战略学的理论。 他认为,全球可以化分为若干大岛。联于一体的欧、亚、非三大洲是其中一块最大的陆岛。其次为南北美洲大陆,再次为澳洲大陆。所以他称欧亚非大陆为“世界岛”。他认为,在这块世界岛上居于顶端部分的欧亚大陆,是决定世界历史发展的地理中枢,称之为全球的 “心脏地带”。他所谓的地球的“心脏地带”, 大概包括自苏联西伯利亚的叶尼塞河起,向南延伸沿蒙古高原、克什米尔高原、西藏高原、伊朗高原,向西延伸至中东高原,以迄于黑海、波罗的海之间西欧山地所回环围绕下的东欧平原和西伯利亚平原。这一块地域之所以称为“世界心脏 地带”,主要由于这块横跨欧亚的大平原位于地球上诸大陆中心地带。其形势易守难攻,因其北部为北冰洋,东部及南部所邻地域,均相邻于高原及沙漠地区,而西部则面临西欧山地,四面形成天然屏障。加以此一地域辽阔而富饶,具有极其丰富的矿产资源【俄罗斯(前苏联)由于财力、人力不足,至今难以充分开发利用】,以及适于农业的肥沃土地和优越的地理条件。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工程科技浅析地缘政治学对日本侵华的影响(3)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