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提高】
1、如何正确理解物质的定义
所谓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客观实在性),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可知性)的客观实在。对物质定义的把握要注意以下三点:相对于意识来讲,物质只有一个特性即“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物质还具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
2、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
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②世界的本原是物质。③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④世界统一于物质。⑤世界是物质的。⑥整个世界是物质世界。
(2)为什么说世界统一于物质?
①自然是物质的。
②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产生: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构成: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
规律: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也是客观的。
③人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提示】
所谓“物质的”或“客观的”,不能肤浅地理解为“看得见、摸得着”,而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原理和方法论】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派生。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2、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①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生物的反应形式 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
②意识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
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
【提示】物质世界≠物质
物质世界是指万事万物(物质具体形态)的总和,分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另外注意“反应”和“反映”的区别。
(2)意识是人脑(不是大脑)的机能
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意识就是在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产生的反映。
(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提示】
(1)客观存在≠客观实在
客观存在指个人主观以外的所有事物,包括客观实在、物质的具体形态以及他人的意识等。
(2)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意识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反映的形式(如感觉、判断等)是主观的,正因为如此,对同一客观事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人文社科高中政治 哲学第一轮复习笔记(15)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