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中政治 哲学第一轮复习笔记(16)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1-06-02 本文由留不住的是人心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物才会形成不同的意识。

(4)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意识是人所特有的——“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5)小结:为什么说物质决定意识?

从意识的起源看……;

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

从意识的内容看……。

因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提示】

(1)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划分:一是产生先后的问题,二是谁派生谁的问题。

(2)了解中外古今哲学对“意识”的一些提法。

【指点迷津】

误区1 有了人脑,就能自行产生意识。

评析 有了人脑,不一定就会产生意识。人脑只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基础,要产生意识,除了要有人脑,还必须要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实践使客观存在作用于人脑。

误区2 意识是人脑的产物。

评析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劳动的产物,是社会的产物。意识不仅仅

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重要的还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但不能说意识是人脑的产物。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误区3 物质不能独立存在;意识能够独立存在。

评析 物质能够独立存在(不依赖于意识);意识不能独立存在(依赖于物质),但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误区4 意识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评析 动物的大脑只对客观事物作出本能的反应,而没有思维意识,只会利用自然界中现成的东西。所以正确的表述应该是“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误区5 意识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

评析 意识并不能直接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它是借助于实践这一中间环节,并以此为媒介去促

使客观事物的变化。

误区6 物质与意识密不可分。

评析 物质先于意识而存在,意识离不开物质。

【例题枚举】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名句。诗人感到“月是故乡明”,这表明B

A.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

B.诗人反映的是认识主体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

C.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D.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借题发挥】 巧解哲理诗词题

诗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现实生活的升华。

只有把握哲理诗词含蓄的弦外之音,才能明析隐含其中的深邃哲理。

(1)运用理性思维,把握诗词意境。哲理诗词一般“意”和“境”融为一体,和谐一致,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在理解诗词的意境时.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一般来说,意境中的“境”是“意”的物质载体,是我们要占有的感性材料。广泛占有、全面领略诗词的景观是我们实现认识升华的前提,也是解答哲理诗词类试题的关键。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人文社科高中政治 哲学第一轮复习笔记(16)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高中政治 哲学第一轮复习笔记(1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19268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