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中政治 哲学第一轮复习笔记(21)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1-06-02 本文由留不住的是人心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误区4 规律是永恒的,万古不变的。

评析 规律不是永恒的,万古不变的。当事物由一种存在状态转化为另一种存在状态时,其中的规

律也随之变化。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要善于在事物的运动中具体地 把握规律。

误区5 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与人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评析 任何规律就其内容和作用而言,都是客观的。

【拓展提高】规律与现象的关系

【原理和方法论】

五、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

〖原理内容〗: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坚持实事求是),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反对〗: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

(二)主观能动性

1、什么是主观能动性(了解)

主观能动性:想(认识)、做(实践)、精神状态

意识能动性:想(认识)、精神状态

意识的反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第二个方面

2、主观能动性的方法论要求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三)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客观性为前提。 两者不可分割,也不能并列,更不能颠倒。片面强调规律的客观性而否认主观能动性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思想;夸大主观能动性而否认客观规律的制约性是唯心主义思想。

【指点迷津】

误区 物质的决定作用与意识的能动作用性质相同,可以等量齐观。

评析 物质的决定作用与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两种性质不同的作用,不能等量齐观。前者是前提、基础,是第一位的,后者受前者的制约,是第二位的。同时,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又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承认前者必须同时承认后者,反之亦然,否则就会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错误。

【拓展提高】主观能动性;意识的能动性(即意识的能动作用)与意识反作用的关系

(1)“主观能动性”是指“想”和“做”。想是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做是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观能动性既包括意识能动性,也包括实践活动,而且这两项活动内容密不可分。

(2)意识的能动性(即意识的能动作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它不仅能反映事物的现象,还能反映事物的本质、规律。二是意识的反作用,即它对人们实践的指导作用。意识反作用只是意识能动作用中的一个方面,其外延小于意识的能动作用。

【例题枚举】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人文社科高中政治 哲学第一轮复习笔记(21)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高中政治 哲学第一轮复习笔记(2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19268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