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五单元测试题
教学目标:
1.复习第四五单元文言字词 2.复习第四五单元课文内容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屏风(pínɡ) 宿松县(xiǔ) 上干云霄(ɡān) B.惠济(jì) 载其事(zài) 楼观亭榭(ɡuān) ......C.渺弥(ní) 泊湓浦(bó) 徙倚久之(yǐ) D.溯流(sù) 烽火矶(jī) 鸥鹭灭没(mò)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秋深潦缩 潦:积水 B.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 幸:幸而 ..C.信造化之尤物也 信:相信 D.尝加营葺 葺:修补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信造化之尤物也 B.与江山相发挥 ....C.首尾才六日 D.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4.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
之?合外如引绳,不相乱?自岭外望..
A.? B.?
之如浮水面?不与江水乱?望..
其下之胜?及抛江过?极登临..
C.? D.?
烽火矶江,倒影水中?过?三面临..
5.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倒影水中 B.泛彭蠡口 C.今为定江军 D.其间一日阻风不行 6.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
A.肩之所倚(yǐ) 莫不中音(zhònɡ) B.砉然向然(xiǎnɡ) 技经肯綮(qìnɡ) ....
C.批大郤(xǐ) 岁更刀(ɡēnɡ) D.导大窾(kuǎn) 发于硎(xínɡ) ....7.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中《经首》之会 中:合乎 B.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导:引导 ..C.族庖月更刀,折也 族:众 D.讠桀然已解,如土委地 委:卸落 ..8.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
B.而刀刃新发于硎/苛政猛于虎也 ..
C.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吾尝终日而思矣 ..D.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常以身翼蔽沛公 ..
9.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砉然向然,奏刀马砉然 B.技盖至此乎 C.技经肯綮之未尝 D.善刀而藏之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视为止,行为迟 B.虽然,每至于族 ....
C.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 D.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12.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直夜溃围南出 B.项王则夜起 ..
1
C.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D.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B.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
C.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 D.我何面目见之。 ....
14.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不利兮骓不逝 逝:奔驰 B.项羽乃复引兵而东 引:率领 ..
C.然今卒困于此 卒:却 D.马童面之 面:面对 ..
15.选出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①项王乃大惊曰 ②平明,汉军乃觉之 B.①以故汉追及之 ②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C.①汉围之数重②乃分军为三,复围之公取彼一将 ②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D.①吾为..16.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渭流涨腻(zhǎnɡ) 不霁何虹(jì) 骊山(lì) B.妃嫔(bīn) 辇来于秦(niǎn) 囷囷焉(qūn) ......C.剽掠其人(piáo) 弃掷逦迤(yǐ) 锱铢(zī) D.直栏横槛(jiàn)在庾之粟粒(yǔ) 管弦呕哑(ǒu) ......17.下列加点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六王毕,四海一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B.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C.奈何取之尽锱铢,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 ..D.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
18.下列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盘盘焉,囷囷焉,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B.骊山北构而西折, 谁得而族灭也, ....C.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D.多于九土之城郭,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9.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为( ), A.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B.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C.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D.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
二、课内文本阅读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①六国者②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③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0、对下列两个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
A.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 B.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 C.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 D.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 21.下列对词语的理解正确的一组是( ),
2
①锱铢:极其贵重的东西,②南亩:泛指农田,③九土:九州,代指全国,④呕哑:难听的音乐,⑤独夫:孤单的人,⑥戍卒:指陈胜、吴广等,⑦楚人:指刘邦,⑧焦土:指阿房宫被烧毁, ,
,A.①④⑤⑦ B.②③⑥⑧, C.①③⑤⑧ D.②④⑥⑦, 22.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第一段写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
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D..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
三、阅读课内文言文选段
㈠.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23.对下面句中的“颠覆”和“固”二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灭亡 肯定 B.倾覆 本来 C.倾覆 肯定 D.灭亡 本来24.下面句中“而”字与例句“战胜而得者”的“而”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B.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25.下列句子中,最能说明“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的原因的一项是( ) A.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B.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C.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D.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
㈡.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
26.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与“忧劳可以兴国”相同的一组是( )
A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B.事不目见耳闻 C.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D.后人哀之而不鉴之27.与“智勇多困于所溺”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之人不余欺也 B.石之铿然有声者 C.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D.赵尝五战于秦 ㈡文同,字与可,蜀人,与苏子瞻为中表兄弟,相厚。为人靖深,超然不撄世故。善画墨竹,作诗骚亦过人。熙宁初,⑴时论既不一,士大夫好恶纷然,同在馆阁,未尝有所向背。时子瞻数上书论天下事,⑵退而与宾客言,亦多以时事为讥诮,同极以为不然,每苦口力戒之,子瞻不能听也。出为杭州通判,同送行诗有“北客若来休问事,西湖虽好莫吟诗”之句。及黄州之谪,正坐杭州诗语,人以为知言。 2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为人靖深,超然不撄世故 撄:纠缠 B.时子瞻数上书论天下事 数:多次 C.同极以为不然 然:这样 D.每苦口力戒之 每:经常 2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⑴ ⑵ 30.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文与可和苏轼不同的处世态度,试分别加以概括。(4分) 文与可:
3
苏 轼: 四、诗歌鉴赏(17分) 旅夜书怀(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31.对杜诗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前两联对仗工整,由远及近,由下及上,描绘了一幅旅夜孤舟夜泊江上广阔的月夜画面。
B.此诗写了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景的雄浑阔大衬出了诗人的孤苦怜仃。
C.后两联含蓄地写出诗人的不幸与当时的处境,吐露出诗人不得志的牢骚与失意悲凉之情。
D.尾联,诗人用设问的方式引出自己的处境:像天地间的一只沙鸥,四处漂泊。32.请你说说杜诗首联和颔联在写景角度上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所写景物具体分析。(4分)
33.“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两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无垠的星空,平旷的原野,浩渺的月光,奔流的江水,看上去雄浑阔大,让人心旷神怡,有人认为这两句诗是“开襟阔远”,甚至有人认为是写出了作者“喜”的感情。你是否赞成这样的观点,谈谈你的理解。(4分)
五、名句默写(6分)
34.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 。
35.歌台暖响, ;舞殿冷袖, 。
36. , ,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37.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8.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 ,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39.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40.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非天下也。 六.仿写
41.下面这首小诗借“梅”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请仿照下列句式选择另一事物表达你对另一话题的思考。(4分)
例:《梅》:一片玉瓣,是一滴生命;剥落了生命,你召来了燕语和莺啼。
---- -----------------------------------------------------------------------------------------------------------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