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因素,评价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兴趣和习惯,评价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创造意识的体现,创造水平的提高,创新习惯的养成。
2、变“区分性评价”为“激励性评价”。
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时应多采用激励的方法,尽量捕捉作业中的亮点,如有的学生字写得好,增加评价写字质量这一项;有的学生理解与众不同,富有创新,在作业本上画上一个笑脸;有的学生的作业质量高,令人赏心悦目,给予“作业能手”的称号。并且,利用不同的亮点,形成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学风。
3、变“重结果评价”为“重过程评价”。
评价不在于看学生获得的答案是否标准,而在于看他的思维过程。也就是说不在于看学生答的是什么,更重要的是看他为什么这样说,说的有没有道理,有没有独特的思维方法和理解角度。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开放性作业的优化设计与实施,能较好地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的空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个性,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将知识作为载体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业训练不失为一条重要的途径,教师应当做好这条路上的引路人,用课改的新理念去荡涤传统教育中的尘埃,让我们的作业革命能带领学生走出重压的困境,一同走进“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新境界。
注释:
①参看[美] 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智能的结构》,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②引自《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③引自《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④参看[苏]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参考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教学理论》,施良方 崔允 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从批判走向建设》,李镇西著,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年版。
11
《国际教育新理念》,顾明远 孟繁华著,海南出版社,2003年版。
[美] 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智能的结构》,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 [苏] 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美] 梅里尔·哈明著,罗德荣译,《教学的革命》,宇航出版社,1993年版。
12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资格考试认证浅谈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 (3)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