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左上的意思 ↗:表示右上的意思↘:表示右下的意思 ↙:表示左下的意思[1]3. 自由谐音组合神马:什么;+U:加油;我==你:我等你;886:拜拜喽;94:就是等。
(二)“发散性思维”火星文
发散性思维,是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等方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对于同一种意义的表达方式,火星文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表达。
1. “拜拜”的火星文表达:88;白白;北北;CU;( ^_^ )/~~等。
2. “谢谢”的火星文表达:3Q;TKS;三克油等。3. “表情”的火星文表达:^-^;~-~;》-《;(↑o↑);*^﹏^*等。
(三)“逆向性思维”火星文
逆向性思维,它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
火星文Orz意义为“失意体前屈”的小人,用来表达失意沮丧的心情或崇敬跪拜之情。仔细看就会发现,Orz很像一个双手撑地,呈现跪姿的一个人,O代表跪地人的头、r代表手以及身体,z代表跪地人的腿脚。
随着Orz 的出现,火星文stQ也应运而生:有人说Orz是失意体前屈左边跪,累了换右边跪,即产生了stQ。Orz指失意体前屈左边跪,stQ指失意体前屈右边跪,这正是源于人们由左转向右的逆向思维。
以上是从创新思维模式对网络火星文的分类,通过这些例子,我们能够发现火星文的多样性、鲜活性、形象性,这一现象正是年轻一代网民朋友创新能力的体现,他们用其活跃的思维模式,不断地对传统文字进行重组、包装、变形、拆分,从而生产出了新兴的网络火星文。
二、火星文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火星文,作为网络一种新兴的语言表达方式,它丰富了一般书面语言表达形式的单一性,使网络交流变得充满了趣味性,体现了年轻一代的创新型思维。但凡事物皆是“有利必有弊”,针对于网络“火星文”,它的发展道路并不顺畅,在其初诞生之际,便激起了轩然大波,在“火星文”带给网络文化有利影响的同时,它也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冲击。
(一)对传统语言的冲击
语言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播工具,任何领域的文化都需要特定的语言。传统语言具有稳定性和规则性,网络“火星文”经过加工再创造破坏了现有规范语言的使用。网民朋友们通过网络对传统的语言进行了随意的改造甚至误用,尽管使双方交流方式变得快捷而生动,但是也对传统语言环境造成了某种程度上的“污染”。火星文现象在青年一代网民中尤为突出,对于青年一代,他们作为网络火星文的实践群体,“火星文”已经演变为了他们网络交流的重要工具,在师生、父母之间产生的“隔代代沟”,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容易造成交流障碍。青年一代火星族对待火星文的态度是对传统语言的不负责任,从一定意义上讲,火星文的大量使用对传统语言造成了威胁,破坏了传统语言特定的组织结构,不利于优秀的传统语言的发展。
(二)对传统教育的冲击
青年与社会 2014年1月中 第2期总第548期
当代学生,他们成长在中国经济腾飞、网络信息高速发展和文化转型的独特社会背景下,在网络文化场域中,他们通过网络“火星文”表征体现当代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他们通过诸如“火星文”之类的符号语言和文字的表达形式,活跃在“博客”、“微博”、“微信”、“人人”、飞信空间、QQ空间、贴吧、BBS论坛、网络游戏等各种网络空间。通过部分访谈和对周边学生的观察,发现大学生每天消耗大量时间在网络上,尤其表现在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漠不关心,却对明星绯闻八卦情有独钟,他们对传统文化缺乏认同感,却在不断追求所谓的新潮、个性和时尚等,这一系列的现象都警示我们网络“火星文”现象影响了当代学生的文化情趣,阻碍了对纯洁的传统语言文化的继承,滋长了年轻人的浮躁风气,使传统文化正面临着传承的困境,因此当代学子的素质教育问题不容忽视。
三、正确对待网络“火星文”现象
网络“火星文”初诞生之际,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火星文”快速发展,这种由年轻一代网民创造的特殊的网络交流方式不管是在现实生活里还是在虚拟世界里,都引起了网民朋友甚至是专家的纷纷侧目,有人乐在其中,也有人不屑一顾,针对“火星文”现象的看法也是众说纷纭。
随着网络高速发展,也给网络“火星文”创造了发展空间。网络“火星文”这种独特的文字创作,体现了网民思考模式的趣味性,给广大网络族的学习、工作及生活因为趣味地沟通而带来欢乐,增强其幸福感,同时也在不同程度上破坏了传统文化。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90后”、“80后”甚至“70后”“60后”网民朋友们他们都在使用 “火星文”这种新兴的表达方式,如此可见,人们对于新鲜,趣味的网络“火星文”的态度也在日渐月染。面对“火星文”现象,无论我们是火星族的一员,还是我们是反火星族的一员,我们都应该给予“火星文”现象公平、客观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四、结语
网络“火星文”的诞生绝对不是一个偶然,随着互联网络普及,它是网络语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特定产物,针对于“火星文”亦是如此。本文通过对火星文透射出的年轻人的创新型思维以及其对传统文化的冲击的分析,针对网民们对火星文的态度的不一性,提出正确看待火星文现象,我们不应该盲目的去评论网络“火星文”的好坏,而是要公正客观地看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参考文献
[1] 陈佳漩.“火星文”网络语言的新发展[J].修辞学习, 2008(4).
[2] 张帆.“火星文”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04).
[3] 杨寅庆,赵超.火星文的分类鲜活性特点[J].科教文汇, 2006(04).
作者简介:战宁(1992.08- ),女,汉族,吉林德惠人,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11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通信作者:朴光赫(1968.08- ),男,朝鲜族,吉林汪清人,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副教授,硕士生指导教师,研究方向:技术经济及管理、管理信息化。
2014. VOL. 548. NO. 02·277·
“火星文”这样一个新兴的事物,任何事物都有利弊性,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等教育从“火星文”现象透析网络文化的利弊(2)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