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问我祖先在何处 山西洪洞大槐树(6)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1-04-05 本文由街风晚凉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a

因为移民动身时,人们不愿意离开,一部分人便拽住槐树,仿佛拉住亲人的手,死死不放。那些移民官员和押解的差人,见此情形,勃然大怒,用棍棒驱赶,用皮鞭威胁,生拉硬扯,仍无效果。拉走这伙,那伙上去了,拉下那伙,这伙又上去了。于是,他们拔出刀剑,砍断人们拽着的槐枝,驱赶起程。无情的刀剑把移民们同古大槐树分割开了。他们望望远去的古槐,看着手中的槐枝。大槐树渐渐望不见了,留下的只有这手中的槐枝,槐枝在人们心目中,成了古大槐树的象征。对家乡的情感,对亲人的留恋,都倾注在这小小的槐枝上了。把它珍藏起来,带在身边。想起故乡,想起亲人,悄悄拿起来看看,他们把这些槐枝小心翼翼地带到新迁住的地方。为了表示不忘故土,为了把新居和故土连接起来,也为了像热爱故土那样爱恋新地,人们便把从古槐树上折下的槐枝,栽植在新居的庭院里,辛勤地浇灌,精心地培育。

槐树在新土上生根了,长叶了;移民们在新地方住下了,安心了。槐树开花了,结实了;移民们也在新地繁衍子孙了。他们把这株槐树当作故乡的象征,当作祖先的象征。对它爱护,对它尊敬。把它视为最吉祥的树。逢年过节,人们面对小槐树,念故土,想亲人,寄一切情感于槐树。有的人还献上好吃的,烧上香,朝槐树叩头。家里有了什么难事,家人得了什么疾病,也面对槐树,祈求祖先保佑。天长地久,便沿袭成习,后来慢慢由祭祖演变拜神。时至今日,这种习惯人们仍然沿用着。(刘郁瑞:《古槐轶闻》) 从这些传说故事,可以看出当年移民们的遭遇,是多么悲惨痛苦!

御灾捍患 槐荫奇功

也正因为这样,所以后人对此经历情深意切,抚今思昔,黯然神伤。无论在山南海北,国内国外,一听说是由洪洞而来,如同见到亲人,“我也是洪洞大槐下出来的”这句话便脱口而出。一旦来到洪洞,就必去大槐树处寻根问祖,发思古之幽情,流连忘返。即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士卒们来到这里,也规矩安分起来。如辛亥光复,三镇兵入晋,猛将悍卒,大都北方健儿,即燕、鲁、皖、豫等地之人,尽管他们所过岑南诸县纵掠骚扰,而到洪洞后却异口同声齐呼:“吾家山也。”恭敬桑梓,秋毫勿犯。有人还专门记载了23军过洪时的情景,与辛亥三镇兵过洪之情状完全相同,他们甚至流连洪乡,不忍离去。人们都把这归功于槐荫之庇护,对大槐树更是情有独钟。也因此更坚定了一些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等教育问我祖先在何处 山西洪洞大槐树(6)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问我祖先在何处 山西洪洞大槐树(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17686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