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材料
前 方曹文轩
学习材料
曹 文 轩
当代著名作家、学者。 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 1974年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 现为该校教授、博士生导师。 代表作有《草房子》《根鸟》 《山羊不吃天堂草》。 两次来到南京市第十三中学。
学习材料
摄 影 散 文 《 前 方 》
学习材料
问题探讨 哪几个自然段直接写照片? 如何给§2 —§11分段落?§2 —§7∥§8—§11
学习材料
§2 ―§7
为什么要“离家”? 先前的习性与欲望没有 寂灭。(§3-4) 外面的世界能够开阔视 野,它总在诱惑着人走 出家门。 (§5) 离家也许是出自无奈。 他受着家的压迫。(§6) 听到了呼唤他们前往的 钟声和激动人心的鼓乐。(§7)
利用关键词和重点句
欲望习性 外界诱惑 离家 无奈压迫 召唤向往
学习材料
§8―§11§8:离家→路、船、车 §9:向前流浪 §10:人生就是一场苦旅, 大家不分彼此,都是苦 旅者 §11:人的悲剧性实质
学习材料
问题探讨文中哪些句子能集中表达 作者的思想?
学习材料
问题探究 怎样理解§10“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 这句话?这里的“实质上”能否去掉? 为什么? “人类不得不流浪”,永远在“漫无尽头的路上”, 处于一种“惶惑茫然、焦躁不安”的寻觅过程之中。 不能去掉,起限定作用。从生活现象上说,每个人在 生活中的情况不一样,未必都是“苦旅”。但从流浪 的本质上说,“我们不分彼此,都是苦旅者。”
学习材料
问题探究 §11中“人的悲剧性”具体内容是什么? (关注连接词)①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 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②人无法还家;
③即便还了家,依然在无家的感觉之中。
为什么?
学习材料
问题探究 为什么说“即便是还了家,依然 还在无家的感觉中”?①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 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 ②人无法还家; ③即便还了家,依然在无家的感觉之中。
概念虚化
学习材料
“路”
“旅途”
“旷野”
双关意义:既实指生活中事 物,更是虚指,兼有哲学思考的 意味。
在路上杰克· 凯鲁亚克( Jack Kerouac)
学习材料
文章的§11、§12,写法上 给你印象最深的特点是什么?
学习材料
大量引用古典诗词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学习材料
学习材料
首尾呼应、再次点题又给人无穷思考比较文章的首尾发问: 他们去哪儿?归家还是远行? 这坐在车上的人们,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 野呢? 从浅层次的生活经 历上升到深层次的对人 生哲理的发问。
学习材料
课后作业 把
你对文章最后一句的回答写在
语文学习本上。 用“五问学习法”自主学习《今 生今世的证据》。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等教育《前方》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