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实现理想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
D.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充分条件
33.下列关于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A.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法律效力最高,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任何法律都更为严格
B.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C.劳动、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D.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我国的国家机构
三、分析题:34-38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3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买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官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即让进退。孟母曰:"真可居吾子矣。"遂居之。乃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材料2
甲乙二人看到池塘里漂浮的树叶,两人正为树叶是否随着波浪走而争论不休。甲认为树叶是随着波浪走的,乙则认为,如果没有池水流动和风吹影响,树叶是不会随着波浪走的。物理老师讲:粗看起来,树叶好像跟着波浪走,实际上树叶还是停在原地,波浪只会使水面上的东西出现上下起伏。因为波浪传到的地方,水在发生振荡,这时水并不向波浪传播的地方移动,因而水面上的东西,包括树叶也不会跟着波浪走。
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原理,结合材料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孟母三迁"包含的哲学原理。(3分)
答案:①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即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它能够加速或延缓甚至暂时改变事物发展的进程。"孟母"正是看到了外因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才决定"三迁"的。(1分)
②一个人的成材,同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一样,根本原因在于内部的矛盾性,即内因是关键。内因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本质,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它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1分)
③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它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1分)
(2)材料二中,甲认为树叶随着波浪走,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错误认识?(3分) 答案: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认识是否是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认识的发展过程中,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2分)甲对现象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并没有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他的认识是片面的。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等教育2013年考研政治冲刺模拟试题(五)(6)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