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月球的奥秘》综合性学习设计及资料
小时后,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两人驾驶"登月舱"离天了月球,与在空中等候的科林斯驾驶的飞船对接,并开始返回地球。24日,指令舱重新进入大气层,安全降落在太平洋上,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了。
自阿波罗11号登月成功后,美国又相继进行了6次登月飞行(阿波罗12号、13号、14号、15号、16号和17号),除了13号外,其他都获得了成功。前后共有12名宇航员在月球上作了较久的停留(总计302小时),利用"月球车"进行较远的探索,并搜集了365.9公斤月球岩石和土壤标本。1972年12月,"阿波罗17号"执行了该计划中最后一次飞行。此后,人类又向着新的目标迈进。
选自台海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青少年百科全书·科技卷》
有人想炸毁月亮
月球是地球惟一的卫星,是地球人心中的女神。自古以来,阴晴圆缺,她一直忠实地陪伴着我们。
但最近,有个俄罗斯科学家建议用核武器摧毁月球。理由是,月球的强大引力将地球拉歪了,造成地球上气候变化无常,自然灾害不断。
先不说是不是月亮惹的祸,核弹能不能摧毁月球还是个问题,看到月球上的环形山了吗?那可是比核弹能量大得多的小行星撞成的,几枚核弹,只能给月球添几个小坑坑。
无法想象,没有了月亮,人们的生活会怎样?
《小哥白尼》2002.7
"虽然这只是我的一小步, 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Armstrong 1969.7.21 第一位踏上月球的人
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人。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为我国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
张衡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并且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行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地球远近的关系。
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
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
灵宪图》等。 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
20世纪中国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等教育《探索月球的奥秘》综合性学习设计及资料(9)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