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较人口转变理论
(1)1934年,法国人口学家兰迪——“三个序列”
①第一序列即原始阶段,特点是极高的出生率、极高的死亡率和极低的自然增长率; ②第二序列即中间过渡阶段,高出生了、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
③第三序列即现代阶段,先是死亡率持续下降、出生率却维持不变、人口增长加速,后是出生率也开始下降、自然增长率由高又转入低。
兰迪的“三个序列”理论奠定了人口转变理论研究的基础。
(2)1944年,美国人口学家诺特斯坦——“人口转变”理论
他将兰迪的第三序列划分为三个阶段,即“高低高”阶段、过渡阶段和“低低低”阶段。
(3)诺特斯坦的学生寇尔进一步深化了人口转变理论,对五个阶段进行了重新命名并提出了各阶段的数量界限。(参考书本P80)
(4)英国人口学家布莱克——人口转变五阶段模式(参考书本P80)
①高位静止阶段: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并达到均衡,人口增长处于静止状态。 ②早期扩展阶段,即EE阶段,死亡率先于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逐渐加速。
③后期扩展阶段,即LE阶段,死亡率持续下降并达到低水平,出生率也开始下降,人口增长扩张到最快而后减速。
④低位静止阶段:即LS阶段,死亡率和出生率先后将至低水平并重新到达均衡,人口增长再次低于静止状态。
⑤减退阶段,即D阶段,出生率继续下降并开始低于死亡率,人口呈现负增长状态。
2.比较各国人口转变模式
(1)西北欧模式:经济增长促使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经济结构及其功能也随之发生变化,导致出生率和死亡率自然、平稳、缓慢的下降。
(2)日本模式
发展阶段:①日本产业革命较晚,整个19世纪大体上均处于高位静止阶段;②19世纪末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属于早期扩张阶段;③20世纪50—70年代是日本人口的后期扩展阶段;④进入80年代已经进入低位静止阶段;⑤90年代中期自然增长率仅为0.3%,预计2010年前后进入绝对衰减阶段。
日本模式特点:采取了强有力的人为干预生育行为的措施,因此,人口转变速度快,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北欧国家一二百年的道路。
(3)中国模式
发展阶段:①旧中国是高位静止的原始型;②1949—1970年处于早期扩张阶段;③70年代到90年代处于后期扩张阶段;④预计2020年前后进入低位静止阶段;⑤进入2040年将处于绝对衰减阶段。
中国模式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低,生育控制因素作用更强,另外,内部差异大,多种人口转变阶段同时并存。
(4)印度模式:20世纪20年代之前一直属于高位静止阶段,此后进入早期扩张阶段。50—60年代,印度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2.0%,一直到90年代仍未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转变的异同
(1)相同点: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转变不仅取决于技术因素,更重要的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等教育《人文地理学(赵荣第二版)》各章复习重点笔记(13)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