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对策
1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完善宏观控制环境
(1)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发挥其固有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牵制的功能,因此其本身就是一个有效的内部监督体系。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董事会处于核心地位。只有当董事会拥有技术、智慧和才能,并能进行适当的管理时,才能有效地履行其控制、引导和监督的责任。
(2)建立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在我国,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在经营过程中,企业的控制权实际上为经营者所拥有,而目前我国还未形成一个约束、监督和激励经理人的外部机制。在这种情况下,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并使之真正发挥应有的效能,就必须提高企业经营者素质。为此,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①建立一个比较成熟的经理人才市场,形成一个约束、与激励经理人员的外部机制;②注意协调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矛盾,建立一种“约束+激励”的控制方式,去引导经营者行为;③应从法律法规或制度方面要求经营者搞好内部控制工作,并制定“经营越轨行为”的惩罚性措施。
(3)设立完善的组织结构和权责分派体系。企业的组织结构是指为公司活动提供计划、执行、控制和监督职能的整体框架。企业所组织结构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成果及控制效果。完善组织结构具体应采取下列策略:①确保组织结构的适当性及其提供管理企业所需信息的沟通能力;②按照主管人员所担负的责任,判断其是否具备足够的知识和经验;③保证各主管人员所负责任的适当性;④企业应根据环境的改变相应调整其组织结构;⑤注意员工尤其是负责管理及监督职能的员工人数是否充足。企业设置组织结构,应按照相互牵制、相互协调的原则,结合规模、业务特点等具体情况设置职能部门并进行业务分工,以使每一项业务的全部处理过程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不是由一个部门单独输出,而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基础上完成。
(4)建立合理的公司组织结构。构建合理的组织结构,关键在于职责界定清晰,权责明确对等,结构层次分明,沟通渠道流畅。构建组织结构要把握好三个原则:一是公开原则。在组织结构建设中,力求增加结构的“透明度”,使组织结构的职责准确无误地公布于众,以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运行效率,保证内部控制的运行方向;二是牵制原则。一般情况下,授权进行某项经济业务的岗位与执行该项经济业务的岗位要分离,执行岗位与审核岗位要分离,执行岗位与记录岗位要分离,保管岗位与记录岗位要分离;三是效能原则。
2 、不断提升企业管理者素质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等教育浅谈公司治理下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2)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