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教师资格证心里学题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
(2.权威阶段(6-8岁)这一阶段的儿童绝对地尊敬和顺从外在的权威。
(3.可逆性阶段(8---10岁)准则对他们来说已经具有一种保证他们相互行动、互惠的可逆特征。
(4.公正阶段(11---12岁)他们开始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公正的奖惩不能千篇一律,应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154.群体应该具有以下特征:(1.共同的目标(2.共同的情感(3.共同的价值规范(4.一定的组织机构155.群体的分类:
(1.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指有规定的正式结构定员编制,有特定的组织目标,根据正式文件和章程而建立的群体。如学校中各级党政组织、工青妇组织、学生班组等。
非正式群体是指自发形成的,没有明文规定和定员编制,成员间以喜爱、兴趣、需要等相容或一致为基础而形成的群体,如学生中自发结成的朋友群体、同乡群体、兴趣小组等。
(2.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
假设群体是指实际上并不存在,只是为了研究和分析的需而划分的群体,又叫做统计群体,如男性、女性群体,青年、老年群体,工人、学生群体等。实际群体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实际存在的,成员间有直接和间接实际联系的群体,如学生的班、级、组等。
(3.大群体和小群体
所谓大群体,是指人数众多,成员间只有很少或间接的联系,没有直接的交往与互动。一个国家、民族等都可称为大群体。
小群体是指人数较少,成员间有直接交往和联系,关系密切、交往频繁的群体。小群体一般是指四十人左右的群体,学校、企业的班组都可看做是小群体。
(4.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体
松散群体,是指成员间的关系不以共同活动的目的、内容、意义和价值为中介的人群集合体,如同室的病人、同车的乘客、同商店的顾客等。松散群体进一步发展有可能成为联合群体。其特点是成员有共同的活动,但这种活动只有个人意义,成员间的关系是以对每个成员具有个别意义的群体活动为中介的,如为了比赛临时组成球队。群体发展的高级阶段就是集体。
160.教师在班集体建设中的职能和作用?
(1.教师是班集体建设的教育者
(2.教师是班集体管理和建设的组织者
(3.教师是班集体建设的领导者
(4.教师是班集体良好人际关系的创造者
161.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特征?
(1.学生非正式群体规模小、人数少
(2.学生非正式群体规范的无形性以及较强的约束性
(3.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情感维系性和心理凝聚性
(4.学生非正式群体核心人物(领袖人物)的权威性
(5.学生非正群体内部信息传递的畅通性和随意性
162.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积极功能?
(1.非正式群体能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精神上的满足
(2.非正式群体可以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有助于正式群体的形成和巩固
(3.非正式群体可以为学生个体提供及时而彻底的物质和精神援助
(4.非正式群体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提高,促使个性和谐发展,人格更加完善
166.中等学校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1.焦虑症表现:中学生常见的焦虑考试焦虑。表现是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出现慌乱,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考试后又持久地不能松弛下来。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中教育黑龙江省教师资格证心里学题.doc(4)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