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建筑设计》_课程教案[1](5)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1-04-06 本文由泪落晕清池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环境,有时两者兼而创造之。

二、建筑设计

设计在建筑学领域构成了特有的设计特征,这种特征表现为:

(一)建筑设计是一种图示思维与解决矛盾的过程

建筑设计同一切设计一样,都是一种有目的的造物活动,是概念和因素转化为物质结果的必须环节。但就其专业特征来说,建筑设计过程自始至终贯穿着思维活动与图示表达同步进行的方式,两者互动,共同促进设计进程并提高设计质量。

根据建筑学专业特点,这种逻辑思维需要转换为图示思维,以便借助徒手草图形式把思维活动形象地描述出来,并通过视觉反复验证达到刺激方案的生成和发展。这就形成了建筑学专业独特的图示思维方式。它的作用是:

1.图示思维能将思维中不稳定的、模糊的意象变为视觉可感知的图形。

2.图示思维可以调动视觉这个人类最敏感的器官刺激思维的发展,验证思维的成果。

3.图示思维所表达出来的形象可以作为评价、比较、交流、修改设计的依据,成为设计发展的基础。 4.设计灵感的产生往往在图示思维过程中能偶然闪现,只要善于抓住机遇,往往能成为构思立意的起点。

5.连续图示思维的成果包含了不同层次的视觉思维表达,常常成为设计创作过程的最好踪迹,以此可作为设计的总结和提高。

因此,图示思维是建筑师应具备的特有素质,其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建筑设计过程的速度和最终成果的质量。

(二)建筑设计是一种有目的的空间环境建构过程

与其它任何一项设计不同,建筑设计的最终产品是为人类创造一个适宜的人空间环境。大到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群体设计、建筑设计,小至室内设计、产品设计、视觉设计等等。无论建筑师设计的上述何种产品,"空间环境"自始至终都成为意愿的起点,又是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建筑师的一切行为就是这样紧紧围绕着空间建构而展开。因此,建筑师在设计中不但要考虑建筑空间与环境空间的适应问题,还要妥善处理建筑内部各组成空间相互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直至推敲单一空间的体量、尺度、比例等细节,更深一层的空间建构还需预测它能给人以何种精神体验,达到何种气氛、意境。从空间到空间感都是建筑师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进行空间建构所要达到的目标,这就是说,空间环境的建构过程必须全面考虑并协调人、建筑、环境三大系统的内在有机联系。

(三)建筑设计是一种创造生活的过程

建筑设计虽然是一种空间建构过程,但并不是纯形式构成,建筑物与鸟巢蜂窝的根本区别在于后者是动物为适应单一生存目的的一种本能活动。而建筑设计则是人类为多种目的进行的生活创造,赋于空间以生命的关键就是因为纳入了人的因素。建筑师不仅要考虑空间中人行为的正常发展及其相互关系的和谐,而且综合运用技术、艺术的手段创造出符合现代生活要求的空间环境。

人的现代生活行为都是有一定的关系和相互和谐的关系。住宅设计中,起居、睡眠、休息、用餐、娱乐、会客、团聚、家务、洗浴等等众多生活内容若不按人的生活秩序组织设计,建成后给人带来的生活紊乱是可想而知的。只有按现代生活秩序的要求将起居空间安排在户内流线的前部,以适应公众性的需要,将卧室空间设置在户内流线的端部以保证一定程度的私密性。而厨房空间的位置应使从住户入口到厨房的流线既短又不干扰其它主要流线的生活秩序,用餐空间应紧临厨房空间,无论在视线上或行为上都应有方便的联系,在两者的界面上应有能放置各自生活必备品的贮存空间,以便使用上各得其所。这些符合居住生活秩序的空间布局加强了生活的条理性。从而创造了高效有序的现代生活方式。

因此,建筑设计的意义不在于生活的容纳,而是在于生活的切实安排。一旦确立适应现代生活秩序的准则,就会大大提高现代生活的价值。

同理,任何其它类型的建筑设计莫不是为人们创造多种形式的现代生活方式现而进行设计的.

三、方案设计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资格考试认证《建筑设计》_课程教案[1](5)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建筑设计》_课程教案[1](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18352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