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人格:是指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27.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可操作性方案。
28.变式:是指教学过程向学生举例子时,交替更变所提供材料的形式,使对象的非本质特征得到变异,而突出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或共同规律。
29.学习的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包括概念、原理原则、技能技巧、技术方法及态度等)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30.技能:是指经过练习而获得的合乎法则的认知活动或身体活动的动作方式。 31.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与特征。 32.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到出生一直到死亡的过程所发生的有次序的心理的变化过程。 33.教师的威信:就是指教师具有的那种使学生感到的威望和信誉的精神感召力量,即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 简答
1.简述心理学的基本任务: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人的心理现象的实质,探讨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规律。表现在三方面:描述心理现象;揭示心理规律;将心理规律应用于生活实践。
2.研究心理学应遵循的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实践性原则。
3.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心理测验法;个案研究法。
4.为什么说脑是心理的器官:日常生活经验证明;医学临床经验证明;科学实验证明。
5.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的运动规律:兴奋与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正诱导、负诱导、同时性诱导、继时性诱导)
6.感觉和知觉的关系:感觉与知觉的联系 首先,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单不是感觉数量上的简单相加。其次,感觉和知觉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儿者常常交织在一起;感觉与知觉的区别 首先,二者在感受与反应客观事物属性方面的区别。其次,二者在分析器方面的区别。再次,经验在感觉与知觉活动中起的作用不同。
7.说明观察与感知的区别与联系:观察与感知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观察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没有感知活动不会有观察,这是两者的联系。区别:观察是一种主动认识对象的形式,而感知是由对象的特点或人的兴趣所指引的;观察是知觉、思维和语言相结合的活动过程,而感知只是在分析器的综合活动中体现了思维和语言的作用,所以观察比知觉更具有理解性;观察过程要求观察者保持稳定的有意注意,而感知过程不必有这一要求;观察活动常常受到人的情感和意志的影响,而感知活动则较少受到这种影响。
8.影响知觉选择的客观因素: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对象的活动性;刺激物的新颖性;刺激物的强度影响选择性。
9.如何减少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的干扰:先让学习或复习的材料达到100%的巩固;减少前后学习或复习的两种材料的类似程度;避免回忆材料时的系列位置效应;注意科学用脑。
10.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发展先快后慢,到了一定时间,几乎不会再遗忘了;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总的趋势是最初忘得多,以后忘得少。 11.如何进行复习:首先,复习要及时,多次进行;其次,复习要多样化;第三, 要正确运用集中复习与分布复习的方法。
12.保持与遗忘的规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适应超额学习;减少前摄抑制与后摄抑制的干扰;正确组织复习。
13.思维与语言有什么关系:思维是以语言为工具对客观现实的反映的活动。语言对思维的主要作用是:语言是个人思维活动的工具;语言标记思维活动成果的工具;语言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工具。
14.简述思维的品质: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思维的逻辑性;思维的逻辑性;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
15.创造思维的过程: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明确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16.高创造性者一般具有哪些人格特征:具有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具有独立性。 17.影响注意分配的因素有哪些:在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其中必须有一种是很熟练的,这样才能把大部分注意集中到比较生疏的活动上去,使注意合理分配;注意分配的水平依赖于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的性质、复杂程度、熟练程度和习惯程度等。如果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愈复杂、愈生疏,注意的分配就愈困难。 18.影响注意转移快慢与难易的因素有哪些:原来的活动吸引注意的强度;新的活动和任务的特点;事先是否有转移注意的信号;人的神经类型与生活习惯。
19.动机的功能:启动功能;定向功能;强化功能。 20.意志过程的分析:采取决定阶段;执行决定阶段。 21.意志品质有哪些: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自制性。 22.意志行动的特征:有自觉的行动目的;以随意运动为基础;受意识的能动调节支配;克服困难。
23.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语言提示的方式;活动的方式。
2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5.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生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利用原有动机的转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通过先进人物的榜样和教师示范作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创设各种条件,以满足学习需要。
26.情绪、情感与认识过程的关系:情绪、情感与认识过程的联系 认识过程是产生情绪、情感的前提和基础;情绪、情感对认识过程有影响作用;情绪、情感与认识过程的区别 反应的对象不同;随意性程度不同;机体表现不同。
27.怎样控制激情:自我意识调控;理智调控;合理释放;艺术升华;适当转移。
28.如何提高学生的情商水平:正确认识与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正确认识与判断他人的情绪、情感;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与水平。 29.情绪、情感的功能:信号功能;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
30.人的 外部表情变化:面部表情;语言表情;身段表情。
31.能力与知识技能关系如何:知识、技能与能力的联系 知识、技能推动和促进能力的发展,是能力发展的基础;能力又制约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区别 掌握知识、技能基本属于心理活动过程的范畴,而能力属于人的心理特征;知识是经验的概括,技能是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心理水平的概括。
32.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人的智能是由相对独立、相互平等的八种智能构成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能强项与智能弱项,且他们的表现程度不同;对某些智能的培养和发展能够带动或迁移至其他智能的发展。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资格考试认证吉林省教师资格证小条 师资条(7)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