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入楞伽经之成自性如来藏心(5)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1-06-02 本文由哽喉的话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楞伽经相关

可以歸結出以下共識:一,如來藏學的發展及其經論之集成,有時代先後之脈絡可循;二,《如來藏經》為如來藏學相當初期的經典,《勝鬘經》則稍後傳出;三,後期的如來藏系經論受有瑜伽唯識學的影響,如《楞伽經》。11

準此,本文乃以《如來藏經》、《勝鬘經》與《楞伽經》分別作為如來藏學初、中、後期代表經典。

如來藏學的發展既有始末先後之別,「如來藏」之蘊義亦隨之而有繁簡或廣狹的變化。簡言之,在如來藏學首倡伊始,如來藏的含義,無非即是如來的「大智慧聚」。隨著如來藏系的經論紛紛問世,如來藏的內容與性質,自不同的角度被闡發、深化、擴大,於是如來藏的含義,便不限於原初的「無漏智寶」,更延申到無漏之智所證的「真如法性」了。因此,如來藏的含義,若論其重心的轉向,即是「能證之智」向「所證之境」的過渡;而論其內涵的拓展,則是由「如來之智」鋪展為「境智一如」。

一.《如來藏經》之如來智

《如來藏經》,依照學界的共識,乃如來藏學的初期經典,箇中以知名的如來藏九喻,亦即:萎花中有佛、群蜂中有淳蜜、皮糠中有粳糧、不淨處有真金、貧家中有珍寶、果皮內有子芽、敝帛中

修訂一版。

11

這種由簡而繁的學術發展史觀,如本文所述,是諸多學者基於文獻的解讀所得的共識,亦即,如來藏思想是於釋尊入涅之後逐漸開展出來,而如來藏思想本身亦有早期、中期、晚期的區別。然而,有些密乘學者的看法則不然,如談錫永先生即認為如來藏思想起源甚早,甚至與釋尊同時,即有以如來藏思想為根柢的「大圓滿」法門。詳談錫永《楞伽經導讀》,p.45,台北:全佛文化,1999初版。

有金像、貧女懷妊貴子、鑄模中有金像,以說明如來藏學最根本的核心教理:一切眾生煩惱身中皆有自性清淨的如來藏。然而,這本質清淨的如來藏,其具體內容為何?根據《如來藏經》,如來藏的內涵,主要是出世間的如來智。圓滿具足的如來藏或如來智,既是眾生藉以成佛的依據,也是眾生必然成佛的保證。在《如來藏經》中,相對於「煩惱藏」的「如來藏」,又每每名為「如來智」,如云:「為彼除害煩惱藏故,淨如來智故」12

「淨除煩惱,淨如來智」13

、「煩惱眾惡業,覆弊(蔽)最勝身,當勤淨除斷,顯出如來智」14

、「諸有情以煩惱裹如來智」15

。總之,如來藏的含義,即是清淨的如來智慧,只不過在眾生的因位時,因為煩惱惡業的覆蔽而不得開顯。一旦斷除煩惱,如來的最勝法身,或即如來智慧,自然得以豁顯。事實上,此「無明煩惱覆蓋如來智藏」的根本教義,在《如來藏經》中被反覆地申說,諸如:

煩惱於外而覆蓋,如來之智處於內。16

無明覆佛藏,汝等應信知,三昧智具足,一切無能壞。17

一切有情住於執取作意舍中,而有如來智慧、力、無所畏諸佛法藏。18

12

T.16, p.461c。 13

T.16, p.458c。 14

T.16, p.459a。 15

T.16, p.462b。 16

T.16, p.464a。 17

T.16, p.458c。 18

T.16, p.462c。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人文社科入楞伽经之成自性如来藏心(5)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入楞伽经之成自性如来藏心(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19942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