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图8“核心-边缘”结构
图9空间遮蔽范围缩小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核心城市的空间遮蔽范围缩小(图9)。当前成渝城市群围绕成都和重庆两大核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增长极,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然而也造成一定的空间遮蔽效应,次级城市发展空间小,对于核心城市的依赖性强。随着成渝城市群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成都和重庆周边次级城市也逐渐发展,次级城市本身亦能对辐射周边发展,对于核心城市的依赖性减弱,此时核心城市的空间遮蔽范围减小。达万城镇密集区、川南城镇密集区、南遂广城镇密集区的发展就是佐证。
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模式逐渐形成。由K 核分析可知,基于铁路车流的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与《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2030)》提到的“一轴两带、双核三区”的空间格局基本上耦合,可以预见,未来成渝城市群的无论是城市经济发展或是基础设施建设必然加固空间格局的形成。
4城镇协同发展策略
铁路车流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组织形态能够有效反映区域城市空间组织特征、城市空间组织规律。本文从区域交通结构优化和城镇体系构建探索城镇协同发展策略。
4.1区域交通结构优化
推进城市铁路站点建设。通过分析发现,成渝城市群中50%的城市没有与其他城市形成联系,意味着这些城市没有铁路站点和铁路车流联系。这些城市除了雅安和泸州是地级市之外,大部分是县级城市。应利用高速铁路、城际铁路,打造核心城市间、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间、相邻城市间力争1小时通达的交通圈,满足每一个县级城市在相应铁路站点服务范围内。如加强成渝城市群“沿江城市带”泸州、宜宾、江津、长寿、涪陵、丰都、忠县、万州等节点城市的铁路连通性(图10)。
增加铁路车流路线运营。一方面,增加现有铁路站点之间的列车运行数量,增强城市之间的联系度,提高网络密度、K 核数、中心性指标,提升城市群空间结构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利用干线铁路富余能力开设城际列车,减少0核的城市和结构洞限制性,增大网络密度、效能和效率,增强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完备性。如增加达万城镇密集区、川南城镇密集区、南遂广城镇密集区之间,城镇密集区与成都、重庆之间的铁路车流(图9)。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工程科技010.基于铁路车流的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研究(12)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