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结 语
本文结合绿色交通和休闲时代的步行化需求,剖析了既有住区可步行性测度方法存在的问题,通过德尔菲法及现场调研确定可步行性测度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明确指标体系权重向量,进而通过模糊综合评价确定了住区可步行性测度方法,并用该方法对重庆市典型住区进行应用,其结果也与住区工作日高峰时段步行人流量大致吻合,进一步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文中的测度方法主要以重庆山地住区为例进行相关研究,关于该方法在其他地区的使用及因子选择可进一步展开研究。参考文献:
[1] 李怀敏. 从“威尼斯步行”到“一平方英里地图”——对城市公共空间网络可步行性的探讨[J]. 规划师, 2007(04): 21-26.[2] 邓浩, 宋峰, 蔡海英. 城市肌理与可步行性——城市步行空间基本特征的形态学解读[J]. 建筑学报, 2013(06): 8-13. [3] 卢银桃, 王德. 美国步行性测度研究进展及其启示[J]. 国际城市规划, 2012(01): 10-15.
[4] Cervero R, Kockelman K. Travel Demand and the 3Ds: Density, Diversity, and Design[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D: Transport and Environment, 1997, 2(03): 199-219.
[5] Frank L D, Pivo G. Impacts of mixed use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人文社科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住区可步行性测度方法及发展策略研究——以重庆典型住区为例(10)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