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北京高考模拟分类汇编
(1)基础知识和事实性知识
1、(2011海淀0模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污水处理中的化学方法有混凝法、中和法、沉淀法、氧化还原法等 B.青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在身体有炎症时可以自行服用 C.玻璃、陶瓷、水泥、光导纤维的化学组成都是硅酸盐 D.微量元素在人体内含量极少,对维持生命不是很重要 2、(2011丰台1模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有无丁达尔效应 B.玻璃、水泥和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都是硅酸盐 C.常用危险化学品酒精和甲烷的标志都是易燃液体 D.氧化钠和过氧化钠含有的化学键种类不同 3、(2011海淀1模6)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对不可回收垃圾常用的处理方法有卫生填埋、堆肥和焚烧 B.制造玻璃是复杂的物理变化,玻璃的组成不同,性能不同
C.血糖过低的患者可利用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的方法迅速补充营养
D.固体煤经处理变为气体燃料后,可以减少SO2和烟尘的污染,且燃烧效率高 4、(2011朝阳区6.)下列关于水处理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向水中通入O3,用以杀菌消毒
B.向酸性废水中加入生石灰,将其中和
C.向废水中加入Na2CO3,可将细小悬浮物凝聚
D.向废水中加入Na2S,可将其中的 Cu2+、Hg2+沉淀 5、(2011东城区6)“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下列有关知识叙述正确的是 A.苯酚不能用于杀菌消毒 B.氢气是未来的理想燃料 C.人体缺铁易引起甲状腺肿大 D.乙醇是不可再生的生物质能源 6、(2011西城区6)下列有关无机非金属材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高纯硅可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
B.SiO2制成的玻璃纤维,由于导电能力强而被用于制造光缆 C.玻璃、水泥和陶瓷,其成分均含有硅酸盐
D.Si3N4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可应用于制造发动机
7、(2011门头沟区6)“分类”是一种思想方法,在化学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①根据水溶液能否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④根据反应中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A.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8、(2011西城区12.)下列比较项与依据的化学反应事实不对应的是 ...
A B C D 2+比较项 比较Cl和S的非金属性 比较Fe和Br的还原性 比较碳酸和苯酚的酸性 比较氯化银和碘化银的溶解度 -依据的化学反应事实 Na2S + 2HCl=2NaCl + H2S↑ 6FeBr2+ 3Cl2(少量)=2FeCl3+ 4FeBr3 C6H5ONa + CO2+ H2O=C6H5OH + NaHCO3 AgCl(s)+I(aq)=AgI(s)+ Cl(aq) --
(2011东城区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可以用乙醇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
B. 利用盐析或变性均可分离和提纯蛋白质
C. 加入稀HNO3和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溶液中一定含SO42- D. 玻璃棒在配制0.1mol/LNaCl溶液与粗盐提纯的实验中所起的作用相同
(2)电化学
1、(2011东城一模28(2))工业可用电解法来处理含
废水。实验室利用如图-23模拟处理含
反应的离
+ Fe
Fe 的废水,
阳极反应式是Fe-2e-=Fe2+,阴极反应式是2 H+ +2e-=H2↑。Fe2+与酸性溶液中的
子方程式是 ,得到的金属阳离子在阴极区可沉淀完全,从水的电离平衡角度解释其原因是 。用电解法处理该溶液中0.01mol
时,至少得到沉淀的质量是 g。
答案(2)
+6Fe2++14H+=2Cr3++6Fe3++7H2O,阴极反应消耗了水中的H+,打破了水的电
含Cr2O72废水、稀H2SO4
—
离平衡,促进了水的电离,使溶液中OH-浓度增大,溶液的碱性增强。8.48 2、(2011门头沟区26.(2))(14分)
图-23
⑵1998年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的两位科学家采用高质子导电性的SCY陶瓷(能传导H),从而实现了高转化率的电解法合成氨。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答案:⑵ N2 + 6H+ + 6e- = 2NH3
3、(2011朝阳区8.)右图是探究铁发生腐蚀的装置图。发现开始时U型管左端红墨水水柱下降,一段时间后U型管左端红墨水水柱又上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开始时发生的是析氢腐蚀 B.一段时间后发生的是吸氧腐蚀
C.两种腐蚀负极的电极反应均为:Fe - 2e- == Fe2+ D.析氢腐蚀的总反应为:2Fe + O2 + 2H2O == 2Fe(OH)2
pH=3的
雨水浸 泡过的 铁钉
红墨水
+
4、(2011海淀1模9.)查处酒后驾驶采用的“便携式乙醇测量仪”以燃料电池为工作原理,在酸性环境中,理论上乙
醇可以被完全氧化为CO2,但实际乙醇被氧化为X,其中一个电极的反应式为:CH3CH2OH-2e-→X+2H+。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池内部H+由正极向负极移动
B.另一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 + 4e- + 2H2O = 4OH- C.乙醇在正极发生反应,电子经过外电路流向负极 D.电池总反应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
5、(2011西城区25(4))WQ4Y与Y2的反应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其工作原理
如右图所示,a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WQ4Y:甲醇,Y2:O2) 答案(4)(2分)CH3OH- 6e+ 8OH=CO32+ 6H2O
-
-
-
6、(2011丰台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电镀时,通常把待镀的金属制品作阳极
B.氯碱工业是电解熔融的NaCl,在阳极能得到Cl2 C.氢氧燃料电池(酸性电解质)中O2通入正极, 电极反应为
—
O2+4H++4e=2H2O
—
D.右图中电子由Zn极流向Cu,盐桥中的Cl移向CuSO4溶液
7、(2011海淀0模28 -(6))将该消毒液用如右图所示装置进行电解,10 s后将电解液摇匀,整个过程中阳极产
生的现象为 ;其原因是 。 答案:(6)阳极产生白色沉淀,将电解液混合均匀,白色沉淀溶解 ………………………2分 铝为阳极,放电产生Al3+,消毒液中有过量OH—(且阴极H+不断放电,同时 剩余OH—),故阳极附近先产生白色沉淀,将电解液混合均匀后,白色沉淀又溶解……… ……
…………2分 8、(2011丰台区26(2)
—
③ 铁屑与石墨能形成微型原电池,SO32在酸性条件下放电生成H2S进入气相从而达到从废水中除去Na2SO3
—
的目的,写出SO32在酸性条件下放电生成H2S的电极反应式: 。
——
答案③ SO32+ 8H+ + 6e= H2S↑+ 3H2O (2分) 9、(211海淀0模12)0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用装置①精炼铜,则a极为粗铜,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 B.装置②的总反应是:Cu+2Fe3+=Cu2++2Fe2+
C.装置③中钢闸门应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 D.装置④中的铁钉几乎没被腐蚀
10、(2011石景山区9.)将洁净的金属片甲、乙、丙、丁分别放置在浸有某种盐溶液的滤纸上面并压紧(如下图所
示)。在每次实验时,记录电压指针的移动方向和电压表的读数如下表:(已知构成两电极的金属其金属活泼性相差越大,电压表的读数越大。)
依据记录数据判断,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金属乙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
B.甲、乙形成合金时,将该合金露置在空气中,甲先被腐蚀 C.在四种金属中乙的还原性最强 D.甲、丁若形成原电池时,甲为正极
(三)实验图像图表题:
1、(2011海淀1模11.)下列实验设计能够成功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实验室制备硝基苯 将苯和浓硝酸混合后加热 B 除去硫酸钠溶液中少量氯化钠杂质 检验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的产物 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向含有氯化钠杂质的硫酸钠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过滤 向盛有少量溴乙烷的试管中,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入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 向盛有少量的浓硝酸、稀硝酸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大小相同的铜片 C D 2、(2011海淀1模12.)相同温度下,在体积相等的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 N2(g) + 3H2(g) 2NH3(g) △H=-92.4 kJ/mol。 实验测得起始、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表: 容器编号 ① ② ③ 起始时各物质物质的量/mol N2 1 2 2 H2 3 3 6 NH3 0 0 0 平衡时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放出热量a kJ 放出热量b kJ 放出热量c kJ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放出热量关系:a < b < 92.4
B.三个容器内反应的平衡常数:③ > ① > ② C.达平衡时氨气的体积分数:① > ③ D.N2的转化率:② > ① > ③ 3、(2011东城区属关系符合图-6 X
4、(2011东城区12.)关于图-7中四个图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E 增
2mol H(g)+2mol Cl(g) p1 p2 O B% V(H2) a b V(CO2) A B C D X 钠元素 氢氧化铁 电解质 置换反应 Y 主族元素 胶体 化合物 氧化还原反应 Z 短周期元素 分散系 纯净物 放热反应 11)下表中所示物质或概念间的从的是
Y 图-6
Z
?E=679 kJ 加1mol H2(g)+1mol Cl2(g) ?E=862kJ 2mol HCl(g) t O t O V(HCl)
① ② ③ ④
图-7
注:图-7中,E表示能量, p表示压强,t表示时间,V表示体积,B%表示B的体积百分含量。 A.①表示化学反应H2(g) +Cl2(g) =2HCl(g)的能量变化,则该反应的反应热??H =183 kJ/mol B.②表示其它条件不变时,反应 4A(g) +3B(g)a表示CH3COOH溶液
D.④表示10 mL 0.1mol/L Na2CO3和NaHCO3两种溶液中,分别滴加0.1mol/L HCl,产生CO2的体积随盐酸体积的变化,则b表示Na2CO3溶液
5.(门头沟区9)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2C(g)+6D在不同压强下 B% 随时间的变化,则D一定是气体
C.③表示体积和pH均相同的HCl和CH3COOH两种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锌,产生H2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则
A.若采用装置①精炼铜,则a极为纯铜, b极为粗铜,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 B.装置②是原电池,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锌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C.装置③中X若为四氯化碳,则此装置可用于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D.装置④可用于实验室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
6、(2011丰台9)为证明稀硝酸与铜反应产物中气体为NO,设计如图实验(实验过程中
活塞2为打开状态),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关闭活塞1,加入稀硝酸至液面a处
B.在装置左侧稍加热可以加快稀硝酸与铜的反应速率 C.通过关闭或开启活塞1可以控制反应的进行
D.反应开始后,胶塞下方有无色气体生成,还不能证明该气体为NO
7、(2011石景山-12.关于下列各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甲△H= 483.6kJ/mol 能g g ( ) ( ) 量2molH2 +1molO2 ν ) ( 消耗NO2 A S/g pH N2O4 A B HA HB g ) 2molH2O ( 反应过程c ( mol/L ) 乙t1 t2 t / ℃ ( H2O ) V / mL 丙丁-
A.甲表示H2与O2发生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则H2的燃烧热为483.6kJ·mol1 B.乙表示恒温恒容条件下发生的可逆反应2NO2
中交点A对应的状态为化学平衡状态
C.丙表示A、B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将A、B饱和溶液分别由t1℃升温
至t2℃时,溶质的质量分数B>A
D.丁表示常温下,稀释HA、HB两种酸的稀溶液时,溶液pH随加水量的变化,则同浓度的NaA溶液的pH
小于NaB溶液
N2O4(g)中,各物质的浓度与其消耗速率之间的关系,其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幼儿教育2011年北京高考模拟题分类汇编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