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基础知识,整理的重点
后来又利用该站1952~1979年期间的验潮结果计算确定了新的黄海平均海面,称为“ 1985国家高程基准”,
我国自1988年1月1日起开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作为高程起算的统一基准。 由1956年黄海平均海水面起算的青岛水准原点高程为72.289m,
由1985国家高程基准起算的青岛水准原点高程为72.260m 。
2、相对高程:假定一个水准面作为高程基准面,地面点至假定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相对高程或假定高程。用H′表示。
两点高程之差称为高差。
HA、HB为A、B点的绝对高程,
HA′、HB′为相对高程,
hAB为A、B两点间的高差,即
所以,两点之间的高差与高程起算面无关。
高程基准:是推算国家统一高程控制网中所有水准高程的起算依据,它包括一个水准基面和一个永久性水准原点。
水准基面,理论上常采用大地水准面,它是一个延伸到全球的静止海水面,也是一个地球重力等位面,实际上确定水准基面则是取验潮站长期观测结果计算出来的平均海面。
中国以青岛港验潮站的长期观测资料推算出的黄海平均海面作为中国的水准基面,即零高程面。
中国水准原点建立在青岛验潮站附近,并构成原点网。
用精密水准测量测定水准原点相对于黄海平均海面的高差,即水准原点的高程,定为全国高程控制网的起算高程。
四 大地定位
目前世界上已布设完成且应用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有两种。
一种是美国布设的第二代卫星无线电导航系统GPS。
空间部分包括24颗分布在6个轨道面上的卫星,卫星高度约20200公里,运行速度为3800米/秒,运行周期 11小时58分,卫星轨道的倾角为55°。
每颗卫星可覆盖全球38%面积。
卫星的分布,可保证在地球上任何地点、任何时刻、在高度15°以上的天空同时能观测到4颗以上卫星。
卫星上有原子钟,且不断向地面发射两种频率的无线电波。
该系统从1978年2月2日发射第一颗试验卫星起,到1994年3月28日完成第24颗工作卫星的发射。
另一种是前苏联发射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
也由24颗分布在3个轨道面上的卫星组成,卫星高约19100公里,运行周期为11小时15分,轨道面与赤道面交角为64.8°。
该系统于1982年10月开始发射,至1995年发射完毕。
第三节 控制点与控制网
一、控制点
是在全国领土范围内,由国家测绘机关选定的具有控制意义的点,在这些点上设有固定标志。
控制点按精度的不同分为:一等、二等、三等、四等控制点。
水平控制点:三角点
高程控制点:水准点
二 控制网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等教育第一章测量学基础知识(6)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