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基础知识,整理的重点
一等水准路线全长为 93 000多公里,包括 100个闭合环,环的周长为800~1500公里。 “1985国家高程系统”,共有292条线路、19931个水准点,总长度为93341公里,形成了覆盖全国的高程基础控制网
二等水准是国家高程控制网的全面基础,一般沿铁路、公路和河流布设。
二等水准环线布设在一等水准环内,每个环的周长为300~700公里,全长为 137 000多公里,包括822个闭合环。
沿一、二等水准路线还要进行重力测量,提供重力改正数据。
一、二等水准环线要定期复测,检查水准点的高程变化供研究地壳垂直运动用。
一、二等水淮测量称为精密水准测量,三、四等水准直接为测制地形图和各项工程建设用。 三等环不超过300公里;四等水准一般布设为附合在高等级水准点上的附合路线,其长度不超过80公里。
全国各地地面点的高程,不论是高山、平原及江河湖面的高程都是根据国家水准网统一传算的。
国家重力控制网
为了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进行重力测量,以获取详细的地球重力场数据,必须建立国家重力控制网。
重力控制网一般也采取逐级控制的原则,由基本重力点、一等重力点和二等重力点组成。 网的基准是通过与国际重力系统联测,或与一个进行过精密绝对重力测量的点联测来确定。 1957年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第一个国家重力控制网,由21个基本点和82个一等点组成,称为1957年重力基本网。
该网与前苏联的三个重力基本点连测,属波茨坦重力系统,后来发现该系统有+14毫伽的常差。
1983年后进行新的建网工作,基本网包括6个基准点、46个基本点和5个引点,共计57个基本重力点。
网中北京、上海等点与东京、京都、巴黎、香港等重力点联测,属1971年国际重力基准网即IGSN-71系统。
1987年起我国正式以该网的57个重力点作为重力起算点,称为1985国家重力基本网。 1985国家重力基本网由6个重力基准点、46个重力基本点和5个引点组成,是重力测量的基础控制网。
第四节 大地测量简介
一、大地测量学
大地测量学是地学领域中的基础性学科,即为人类的活动提供地球空间信息的学科。 获取地球空间信息,合理利用空间资源,已成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
与地球科学多个分支互相交叉渗透,还将为探索地球深层结构、动力学过程和力学机制服务。 大地测量在地学中的作用可概括为下列五个方面:
1)为人类活动提供地球信息。
(2)在防灾减灾和救援活动中发挥日益增强的作用。
(3)在环境监测和保护等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4)探索地球物理现象的力学机制,
(5)为空间技术和国防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保障,如地球重力场模型和精密地心参考框架等。
二、三维大地测量
确定地面点在空间的位置要有三个坐标。
传统方法测定水平位置用经纬仪和测距仪,测定高程用水准仪。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等教育第一章测量学基础知识(8)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