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研究的政策网络分析视角
的核心地位,其理论建构的成熟完善与否对整个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公共行政学本身的综合性和跨学科性,这种原本存在于不同学科间的学术观点的差异,最终体现为流派与流派之间的争论。因此,官僚制研究的整合,对于公共行政学学科的长远发展和自身理论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的公共行政学界,通常使用的一种整合方式是简单机械式的拼凑。通过考察新公共管理和治理理论,可以看到,这种方式简单然而大大压缩了官僚制理论的丰富内涵,而且难于解决对立冲突的观点形态。有鉴于此,从导致分裂现状的根源即不同流派在从属学科上的差异着手,基于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两个维度,构建一个新的框架,将不同理论流派对官僚制的研究置于其中,理清各自所涉的研究层次,并且实现研究方法上的谅解、取长补短进而相互融合,是一条实现官僚制研究整合的可取路径。具体到对新公共管理和治理理论的整合,首先要理清双方在研究对象上的重合层次即官僚制政府,在此基础上,将新公共管理中的理性经济人假设,动态的、个人主义的研究路径,与治理理论所秉持的公民参与的价值观、方法论的集体主义、静态的研究视角相结合,从而使根源于不同学科的官僚制研究,得以在公共行政的研究视野下交流对话,建构起一个专属于公共行政学、完整统一的官僚制理论。
4.期刊论文 刘亚平.LIU Yaping 公共行政学的合法性危机与方法论径路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9(1)
公共行政学的危机不在于它缺乏一个统一议题,这恰恰是其优势所在.真正的危机在于,公共行政学研究方法的滞后制约或限制了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削弱了公共行政学指导公共行政实践的作用和功效.公共行政学必须形成一种适合于应用性专业领域的研究方法或传统,而不是照搬主流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学术界、实践界应当就适合于公共行政的合理研究方法和研究可接受性的合理标准不断地进行讨论、争辩、审议和论证,并用之来指导研究实践.
5.学位论文 颜昌武 寻求公共行政的身份认同——从西沃之争看公共行政研究路径的竞逐与共生 2008
在其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西方公共行政学的身份危机一直是个十分突出而又悬而未决的问题。这一危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公共行政领域缺乏广泛的自我认同感;其研究难以赢得其他学科同行的尊重;也难以获得行政实践者的认同。当今社会,公共行政实践面临巨大挑战,为这些挑战提供建设性的回答是行政学义不容辞的责任。但自身正处在危机中的公共行政学何去何从?它如何才能对真实的公共行政世界有所裨益?对此,人们从各自的哲学基石和价值立场出发给出了不同的回答,并立足于各自的立场与他人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在这些争论中,一直交织着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这两种重要的研究取向,前者以西蒙路径为代表,后者以沃尔多路径为典型。西蒙认为,传统行政学之所以失败,在于其缺乏一套科学的概念工具,因而主张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来探寻行政组织中的成员行为。通过引入逻辑实证主义,重建一门更加精致、更有效率的行政科学,并以决策作为这门科学的拱心石,西蒙塑造了一种经典的理性行政研究路径。这一研究路径与进步主义的思维相一致,并与政治科学的行为革命相呼应,从而成为解决公共行政中效率问题的一种研究模式,至今依然是思考公共行政的一种基本思路。就其本质而言,西蒙路径服膺于工具理性,它并未否认传统行政学的科学诉求与效率价值取向,但更强调在方法论层面上立足于逻辑实证主义。 面对公共行政学的身份危机,西蒙主张建立一门真正的行政科学。但沃尔多认为,没有任何一个具有学科本质的研究路径能解决公共行政的身份危机问题。作为公共行政领域的哲学家和历史学家,沃尔多率先在西方公共行政思想史上举起了反对“效率至上”的传统行政学的大旗,并从历史和文化的视野强调公共行政学就是一种政治理论,并将民主等规范价值注入公共行政的理论与实践中,从而为公共行政学的未来发展设定了规范理论的议程。 西沃之间的冲突,源于西方公共行政学所赖以产生与发展的恢宏的思想文化传统。现代行政学之所以得以发生,一方面是基于现代社会所独有的以技术理性为特质的现代性,另一方面也是西方社会以自由民主为特质的政治传统(尤其是美国独特的“反国家主义”政治传统)的必然产物。这两大思想传统决定了西方公共行政学自产生伊始就在一种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中两极徘徊。前者构成西蒙路径的哲学基石,后者构成沃尔多路径的信念支撑。因而,西沃之争不过是西方思想文化史上两种对立的哲学方法论、两种不同的思想流派和两种不同的社会科学范式之间的冲突在公共行政领域的延续。 面对处于困境中的公共行政学,西蒙与沃尔多从两个不同的方向上开辟出了寻求公共行政之身份认同的路径。作为公共行政学说史上最激动人心、富于启发意义的辩论,西沃之争基本上确定了20世纪中叶以来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方向,西沃二人也因此被誉为“横跨20世纪后半叶美国公共行政学的两位巨人”(弗雷德里克森语)。他们所争论的问题,至今仍然是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的中心问题(哈蒙语)。这些问题包括:对于行政研究来说,“科学”的意义、角色与局限性是什么?价值与事实、政策与行政之间的实际的和分析的区别是什么?“负责任的”行政的本质是什么?对于公共行政的学术研究来说,宪政民主理论意味着什么?尽管这场争论过去50余年,但学术界关于这场争论的争论却此起彼伏,并-直延续到今天。如果没有西蒙,公共行政学就不知如何一步步地向前迈进;但如果没有沃尔多,公共行政学就不知道该朝哪一个方向迈进。从这个意义上说,西蒙更多地是公共行政学的一个建构者、一个创造者;沃尔多更多地是公共行政学的一个导航者、一个引路人。因而,真正赢得这场争论的是公共行政学本身。通过争论,一方面,象西蒙这样倡导更广泛地运用纯粹科学而改进公共行政学科的人,理解和接受了规范价值的至关重要性;另一方面,象沃尔多这样的规范主义学者也力图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在西沃之争的影响下,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持续争鸣与竞逐,西方公共行政学在今天已然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态势。这些理论视角往往只触及了复杂的公共行政实践的一部分,它们既不可能取代或贬损其他理解视角的价值,也不可以期望这一视角和价值立场是唯一可取的。它们所能希冀的,就是通过阐释而引起人们对这一视角独到意义的重视。 今天的中国,公共行政理论所盛行的是一种“管理主义”和工具性的思维方式,而诸如“人类幸福”、“美好生活”等规范性的价值问题被抛在了一边。针对国内公共行政学的研究现状,本文认为,规范研究具有一种相对于实证研究的优先性。因此,本文特别强调沃尔多路径对于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意义,并期待当今中国的公共行政研究能够发展出一种基于沃尔多路径的民主行政理论,这一理论是-种不同于传统公共行政理路的致思路径,它以社会公正为基石、以公共服务、民主治理和公民参与为内容、以构建和谐的良序社会为目标。但它并不是惟一可取的途径,其要旨在于纠偏传统“管理主义”取向,激发人们对公共行政以及文化整体的批判与反思,并为一个更加伦理的和民主的公共行政奠定基础,从而为构建和谐的良序社会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
6.期刊论文 马骏 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反思:面对问题的勇气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3)
学科的进步来自于不断的反思.在美国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史上充满了各种争论与反思,某些争论和反思甚至深刻到使得公共行政学面临可怕的身份危机.然而,也正是在这些争论和反思的过程中,美国公共行政学逐渐地意识到自己在知识发展上存在的问题,包括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研究范围上存在的问题,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地完善和改进公共行政学研究,逐渐确立起自己的"身份"和学科地位.
7.期刊论文 H.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宋敏 明诺布鲁克:反思与观察 -行政论坛2010,17(1)
新公共行政学在公共行政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公共行政理论与实务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持续的影响.作为对20世纪60年代美国动荡不安的社会现状的回应,新公共行政学者们对主流行政学研究方法进行了质疑与批判,并对当时的主流价值提出抗衡性观点.新公共行政学的理论意涵经由三次明诺布鲁克会议(1968年、1988年和2008年)而延续,尽管三次会议的背景与主题各不相同.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新公共行政的影响力仍然无法扩展至整个学科领域.
8.期刊论文 颜海娜.蔡立辉.Yan Haina.Cai Lihui 公共行政学研究方法:问题与反思 -公共管理学报2008,5(4)
公共行政学有三种研究取向:解释性、诠释性以及批判性研究,其中实证主义在公共行政学领域曾一度占据着主导地位.一些西方学者以实证主义的有效性标准来评估公共行政学的研究现状,另一些学者则对此展开了批判与质疑,他们认为不同的研究取向都有其自身的价值,不能用主流社会科学的衡量标准来评估诠释性研究与批判性研究,并由此引发了对西方公共行政学研究现状的反思.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在方法上也存在一些问题--理论脱离实际倾向严重;基本的公共行政学学术规范还没有建立起来,研究方法极不严谨,研究质量存在严重的问题;对定性研究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等等.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改善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状况的对策思考,尤其强调要注意区分公共行政学研究在不同国家所处的阶段不同.
9.学位论文 魏建森 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 2008
公众参与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契合了公共行政学发展的趋势,丰富了政府绩效评估的内涵。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从本质上说,政府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政府要为人民服务,要以提高人民的满意度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人民对于政府工作的绩效也有着最为直接的感受。为此,政府绩效评估的权力理应由人民掌握,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效果是否得到最大多数人民的认可应当是政府绩效评估的基本原则。近年来,许多地方政府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公众参与评估政府绩效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服务行政的开展、促进了政府绩效和公众参与意识的提高。但由于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不足,存在问题在所难免,必须加以深入研究以促进该项活动的进一步深入和持续开展。 本文运用管理学、行政学、政治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公众参与问题进行了认真探讨,以期对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理论及实践工作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公众参与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概述。本部分首先论述了公众参与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研究的意义及研究现状,阐释了公众参与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继而在剖析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传统模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阐释了公众参与地方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等教育公共政策研究的政策网络分析视角(6)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