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礼仪概述
一、礼仪的含义
礼仪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际交往的扩大、人类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审美观念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 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人的社会性。在社会规范中,除了道德规范、法律规范以外,就是礼仪规范了。礼仪是人的文明与教养的表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在西方,“礼仪”一词源于法语的Etiquette”,原意是法庭上的(通行证)。要求进入法庭的人必须遵守规矩和行为准则。当“Etiquette”一词进入英文后,就有了“礼仪”的含义,意思是“人际交往的通行证”。
“礼”——礼貌、礼节;“仪”——仪表、仪态、仪容、仪式。 礼仪——人们在交往中,在仪表、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遵守的规范和程序
可以从不同角度对礼仪加深理解:从修养角度看,礼仪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道德角度看,礼仪是为人处事的行为规范、标准做法、行为准则;从交际角度看,礼仪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也可说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从民俗角度看,礼仪是接人待物的一种惯例,是人际交往中必须遵行的律己敬人的习惯形式,也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对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从审美角度看,礼仪是一种形式美,是人心灵美的必然外化。
二、礼仪的特征:第一,规范性;第二,普遍性;第三,可操作性;第四,时空性#
三、社交礼仪的基本原则:第一,“尊重、真诚”原则第二,“自律、自爱”原则#16. 幻灯片 16第三,“谦和、宽容”原则#17. 幻灯片 17第四,“适度、从俗”原则第五,三A原则——Accept、Appreciate、Admair(“接受”、“重视”、“赞美”)
四、社会公德与社交礼仪(一)二者关系*社会公德是社交礼仪的基础。*讲礼仪是讲道德的必然要求和重要表现形式。(二)社会公德具体包括:1.家庭美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2.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3.社会公德——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爱国守法
见面礼仪——称呼
一、什么是称呼:称呼指的是人们在日常交往应酬之中,所采用的彼此之间的称谓语。
二、称呼的作用:第一,表示尊重。第二,表示距离三、称呼时的一般性规则 :第一,遵守常规第二,区分场合第三,入乡随俗第四,尊重个人习惯
四、常用的称呼方式1.行政职务:较为正式的官方活动中,如校长、局长、主任、总经理、董事长,即为官衔。 2.技术职称:强调对方的行政权力和技术权威合二为一,如医师、教授、律师等,即为权威。3.行业称呼:如老师、医生、解放军、护士等4.性别称呼:用于称呼商界、服务性行业的人,如先生、小姐、夫人等。5.姓名称呼:一般用于熟人或同事、同学之间。6.泛称呼
五、尊称与谦称(一)尊称 令、贵、贤、高、芳、您、君、先生、阁下 (二)谦称 愚、舍、家、鄙、拙、敝、学生、在下
五、称呼的禁忌 1.无称呼2.替代性称呼3.容易引起误会的称呼4.误读5.不适当的简称6.过时7.不敬8.侮辱 见面礼仪——介绍
一、自我介绍礼仪:(一)自我介绍需要注意1.先递名片再介绍 2.自我介绍要简短 3.选择适当的时间 4.内容要全面 5.介绍的时候使用全称 6.自我介绍的态度(二)自我介绍的方式1.应酬式自我介绍:适合于公共场合和一般性社会交往 2.工作式自我介绍:适合于工作之中3.交流式自我介绍:刻意寻求与交往对象的进一步沟通4.礼仪式自我介绍:适用于讲座、报告演出等 5.问答式自我介绍
二、他人介绍礼仪(一)他人介绍的介绍者: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规范。1.一般社交场合(1)家庭聚会:女主人(2)一般场合:双方的熟人2.公务社交场合(1)对口人员 (2)专职接待人员 (3)职务最高
(二)介绍的先后顺序原则:尊者居后(三)他人介绍的内容1.社交式 2.公务式 3.简略式
三、集体介绍(一)集体 —— 集体(二)个人 —— 集体
见面礼仪——见面礼节
一、握手(一)握手的要求1.身姿:立定,上身稍向前倾,双方距离一步半 2.手位:伸出右手,四指齐并,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资格考试认证社交礼仪教案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