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 盲目认为下次改了就行了, 可事实上,这个错误并不是很容易改的。上完一节课, 我们要达到近期目标, 使学生掌握知识, 能独立正确地完成作业, 但没有良好习惯作保证,这一目标是很难维持的。因此, 培养学生良好审题习惯为, 是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减少错误的重要突破口。
三、小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分析
小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大多是由于他们的学习习惯不好,注意力不够集中,粗心大意造成的,例如:看错数字、写错数字、抄错了数、漏写符号、看错了题、看串了行、加法忘了进位、减法忘了退位、把加法当成减法算,把乘法当成除法算等等。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分析发现,造成学生容易出错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视觉的错误
视觉的感受器是眼,眼与视神经、大脑皮层的有机联系就形成了视觉。学生计算时,必须首先通过感觉器官来感知数据和符号组成的算式,他们感知事物的特点是笼统、粗糙的,加上计算式题本身没有情节并且外显形式简单,所以很容易造成学生感知的错误。另外,学生在看题、读题、审题、演算以及抄写的过程中,急于求成,注意力不集中,观察不仔细,因而所获得的表象就是模糊的,这时感知的错误就会使信息失真,致使把计算试题中的数字、符号抄错。如把6写成9,把11写成17,把73写成37;把“152”抄成“125”,把“十”看成“÷”,把“10.56”写成“0.56”等等。
数学问题的这一知觉对象的各个部分对大脑的刺激具有强弱的差别。强知觉对象往往会抑制弱知觉对象在大脑中产生的兴奋,造成对弱知觉对象的暂时遗忘而出错。 比如学生计算类似125÷(45÷15)+1的式题时,常常会因前面部分(强知觉对象)计算复杂,而忘记加上后面的“1”(弱知觉对象)。
如:学生抄一道三步计算的式题时[175-(49+26)] ×23,抄一个数字看一下,再抄一个数字再看一下,对题目整体认识就不深,容易抄错数字和符号,甚至有人会抄到上一道或下一道题目上。
2、干扰的错误
干扰发生的心理原因是当人的感觉器官受到某一强刺激的持续作用时,神经中枢产生相当稳定的、集中的兴奋,形成优势兴奋中心,由于优势原则的影响,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教学研究小学生学习数学良好审题习惯的培养策略(2)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