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2)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1-06-02 本文由心盲眼瞎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朱贻庭。整理考试笔记。。。。

“人伦”即人道,是人区别于禽兽的本质特征。包括五类秩序: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仁义之道:亲亲,敬长,指子之孝父,孝为百行之首,“事亲”就是仁,义就是敬长。提出“仁者爱人”

以仁政得民心的道德作用论 主张“施政于民”,对孔子“惠民”思想的发展。

“去利怀义”的义利观和道德价值观 利是,个人私利,私欲。义是“为善” “性善论”和道德本原说

孟子人性论的内容:A,人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属性B,人性“四心”是先天的,即良知C,人性是道德的本原,并由此给人性以善的价值规定。D,人性可失⑤存心养性,反身内省的道德修养论

强调道德修养的理性自觉和对自己言行的自我反省。

7庄子的人生论和自由观(道家) 愤懑世俗桎梏人生的批判精神

将仁义规范视为桎梏人生的刑具,提出“自由”的问题

“逍遥游”——超世“游心”的自由意境 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在人生论上表现出明显的超世主义和虚无主义的倾向,然而,现实的人生与世俗的对立并没有得到实际的解决。

顺世安命的处世方法 所谓“庄子精神”

从批判世俗对人生的桎梏出发,通过“齐物”“无己”而在内心自由中超脱世俗之累,即获得“逍遥游”的精神自由——“游心”与“游世”的统一,以求得个体身(生命)心(精神)的保全。———庄子人生论的三个基本逻辑环节。

8.荀子的性恶论和礼义学说(儒家) “性恶论”和“性伪之分”说

荀子的人性论与孟子的性善论相对立,主张“性恶”,理论出发点即“性伪之分”认为人性的所有内涵,都是自然生成的,都不是

后天的学习、人为所能有的,就是天人之分。 “礼论”,“义分则和”——论“礼义”的起源和道德作用 荀子“重法”“重礼”提出了“礼论”——有功于封建统治的一大杰作,即论证礼义道德的起源。

“义分则和”是荀子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即适当或合宜的分就能达致各等级之间的和谐,实质就是构建以礼为制度的和谐社会。

“以义制利”和“荣辱之分”的义利观及道德价值观

“道”即礼义,它是求利和节制利欲的准则和规范。“荣辱之分”在于“先义”还是“先利”,主张先义。 “化性起伪”“积善成德”的道德修养论 “化性起伪”:因为人性的放纵会造成不可收拾的恶果,所以必须对它进行改造,即“化性起伪”。“伪”,指后天的人为作用。圣人极其礼、法就是为了改造人类的恶性而产生的。“积善成德”:即积小善为大德 9.《中庸》《易传》《大学》《礼运》《孝经》的伦理思想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人文社科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2)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19570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