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7)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1-06-02 本文由心盲眼瞎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朱贻庭。整理考试笔记。。。。

人之间互助互爱。C反对等级特权,主张人人均等。

以葛洪为代表的道教的教义与戒律 追求长生不死,肉体成仙,并对此坚信不疑,是教义根本点。

3《颜氏家训》的家庭道德教育思想 阐发了儒家的家庭道德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是家庭道德教育的重要教材。

家教的重要性 家教的方法

4佛教的宗教伦理思想——宗教善恶观和善恶轮回报应说,“佛性”说和宗教人生观。 宗教善恶观:A以顺益为善,以违损为恶。B以顺理为善,为理为恶C以体顺为善,体违为恶。

“佛教三毒”——贪,瞋,痴

无瞋要求人们忍受痛苦,无痴是不愚昧。 无贪,无瞋,无痴,是佛教三善根,就是佛教的善。

轮回报应说,对信徒产生巨在威慑力,从而约束其行为

出世主义的宗教人生观

5.韩愈以儒排佛的“道统”论和“性三品”说

“抵排异端,攘斥佛老”

朝愈指斥佛教对国计民生的危害,揭露寺院经济给国家千万的恶果。 以儒排佛的“道统”论

道统之道,是儒家的仁义道德,又称为先王之道,或先王之教。 性情论和“性三品”说 性的构成有五:仁礼信义智 情的构成有七:喜怒哀惧爱恶欲 性三品论是对董仲舒的明确化

6李翱的“性善情恶”论和“复性”成圣之道

“性善情恶”的人性论

性善是天赋的,圣人能够保持先天的本性,而不惑于情;普通百姓则为情所惑,丧失了原来的本性。性是纯粹至善的,情是惑性、害性的。由此进而提出灭情复性,以成圣人的主张。

第六章 宋至明中叶时期的伦理思想 1“理学”的兴起与宋明(中叶)时期伦理

思想的特点 特点:A是儒佛道长期斗争和相互作用的产物B斗争重点的转移——义利理欲之辨成为伦理思想斗争的中心问题C围绕着理想人格培养问题,对复性说的批判。

2宋代功利主义思潮的始倡——李觏gòu的伦理思想

人性论及其内在矛盾 人亦“感阴阳气以生”,但人又有优于一般自然物的特性即道德性。 “人之性三”“人之类五”视众人为下愚。起义农民为群盗,表现其地主阶级本质。 《礼论》中的道德观

李觏所著,不拘于训诂,旧注,体现了宋儒重义理的学风 “利欲可言”“循公不私”的功利主义思想

认为人有利欲是自然合理的,而且讲仁义不能离开言利,也排斥违反道义的极端利己主义的私利。

3理学伦理思想的开创——周敦颐的“诚本”论和“主静”说

“以诚为本”的道德本体论

诚不仅是宇宙精神实体还是“圣人之本”和一切伦理道德的根基。

以“中正仁义”为“人极”的道德标准 人极指做人的最高准则。 “无欲”,“主静”的道德修养论

周敦颐把道德境界分为三等:圣,贤,士 4王安石的人性论及其伦理思想

“性情一”的人性论和善恶由“习”的道德观

性与情是一体的,善恶是有了情通过行为修习而形成的。

以仁义为“道德”及其功利主义新义 提出为己与为人相统一的原则。

教、学成才和“五事”成性的道德教育、道德修养论

五事:貌,言,视,听,思

5张载的人性二重说及其伦理思想

张载,北宋理学五子之一他认为“气”为世界的本源。人为物中一物,人同天地万物一样都源于“气”,人的本性也同于天地万物的本性,从而提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抽象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人文社科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7)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19570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