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贻庭。整理考试笔记。。。。
人之间互助互爱。C反对等级特权,主张人人均等。
以葛洪为代表的道教的教义与戒律 追求长生不死,肉体成仙,并对此坚信不疑,是教义根本点。
3《颜氏家训》的家庭道德教育思想 阐发了儒家的家庭道德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是家庭道德教育的重要教材。
家教的重要性 家教的方法
4佛教的宗教伦理思想——宗教善恶观和善恶轮回报应说,“佛性”说和宗教人生观。 宗教善恶观:A以顺益为善,以违损为恶。B以顺理为善,为理为恶C以体顺为善,体违为恶。
“佛教三毒”——贪,瞋,痴
无瞋要求人们忍受痛苦,无痴是不愚昧。 无贪,无瞋,无痴,是佛教三善根,就是佛教的善。
轮回报应说,对信徒产生巨在威慑力,从而约束其行为
出世主义的宗教人生观
5.韩愈以儒排佛的“道统”论和“性三品”说
“抵排异端,攘斥佛老”
朝愈指斥佛教对国计民生的危害,揭露寺院经济给国家千万的恶果。 以儒排佛的“道统”论
道统之道,是儒家的仁义道德,又称为先王之道,或先王之教。 性情论和“性三品”说 性的构成有五:仁礼信义智 情的构成有七:喜怒哀惧爱恶欲 性三品论是对董仲舒的明确化
6李翱的“性善情恶”论和“复性”成圣之道
“性善情恶”的人性论
性善是天赋的,圣人能够保持先天的本性,而不惑于情;普通百姓则为情所惑,丧失了原来的本性。性是纯粹至善的,情是惑性、害性的。由此进而提出灭情复性,以成圣人的主张。
第六章 宋至明中叶时期的伦理思想 1“理学”的兴起与宋明(中叶)时期伦理
思想的特点 特点:A是儒佛道长期斗争和相互作用的产物B斗争重点的转移——义利理欲之辨成为伦理思想斗争的中心问题C围绕着理想人格培养问题,对复性说的批判。
2宋代功利主义思潮的始倡——李觏gòu的伦理思想
人性论及其内在矛盾 人亦“感阴阳气以生”,但人又有优于一般自然物的特性即道德性。 “人之性三”“人之类五”视众人为下愚。起义农民为群盗,表现其地主阶级本质。 《礼论》中的道德观
李觏所著,不拘于训诂,旧注,体现了宋儒重义理的学风 “利欲可言”“循公不私”的功利主义思想
认为人有利欲是自然合理的,而且讲仁义不能离开言利,也排斥违反道义的极端利己主义的私利。
3理学伦理思想的开创——周敦颐的“诚本”论和“主静”说
“以诚为本”的道德本体论
诚不仅是宇宙精神实体还是“圣人之本”和一切伦理道德的根基。
以“中正仁义”为“人极”的道德标准 人极指做人的最高准则。 “无欲”,“主静”的道德修养论
周敦颐把道德境界分为三等:圣,贤,士 4王安石的人性论及其伦理思想
“性情一”的人性论和善恶由“习”的道德观
性与情是一体的,善恶是有了情通过行为修习而形成的。
以仁义为“道德”及其功利主义新义 提出为己与为人相统一的原则。
教、学成才和“五事”成性的道德教育、道德修养论
五事:貌,言,视,听,思
5张载的人性二重说及其伦理思想
张载,北宋理学五子之一他认为“气”为世界的本源。人为物中一物,人同天地万物一样都源于“气”,人的本性也同于天地万物的本性,从而提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抽象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人文社科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7)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