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以讲为主,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按部就班地学习。课堂中学生规规矩矩,教师是学生的“师长”。
答:新课程要求师生之间是平等和谐的关系,教师对学生采取平等、理解、信任的态度,教学中师生共同进行学习。尤其是历史与社会这门学科,大多数任课教师不是专业毕业(目前师范院校也没有这个专业),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学习和提高,才能适应教学改革,所以师生之间又形成了“学友”的关系。这种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生动、活泼、健康地发展,有助于创新精神的养成。所以教师应树立起与学生的“学友”关系的观念。
47、“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对教师的高度评价,工程师对产品要进行设计,使产品统一规格和型号。所以教师就应树立“工程师”的观念。
答:过去的教师就像工程师一样,知识由教师归纳整理好后灌输给学生,但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张扬,创新意识被束缚。而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课程,体现了知识的整合,同时也要求学生在知、情、意、行等教学目标上的实现以及学生个性的张扬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推动学生有特色地发展,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在欢乐、愉悦的氛围中,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所以教师应树立“指导者”的观念。
48、教科书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答:教科书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因为:1、教科书所承载的知识、方法、方案以及各种案例只是一种素材、一个方向、一些范例,它们还只是“死的”,真正让它们“活起来”,还需要学生的真情投入、教师的积极引导,需要环境与情景,需要师生之间的水乳交融,而这些,教科书没法提供,也不可能提供。2、无论多好的教科书,它们都是少数专家特别是学科专家编写的,都是为一定的群体编写的,编写出版都要经过一段时间,因此,它们不可避免地会带有远离一定的群体的生活世界,很难反映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学生的差异性与多样性、落后于社会生活和科技发展实际等弊病。3、作为信息载体和信息传输手段,教科书这种以纸质印刷、以语言符号为媒介的课程资源的作用也十分有限。
49、如何做好历史与社会学习过程及其学习指导策略的设计?
答:一、历史与社会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研究影响学生注意的因素,采取积极的教学手段引起学生的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有机地与现实相联系,有利于提高学生历史与社会知识的学习兴趣和理解历史与社会知识的水平。三、利用不同性质的历史与社会概念记忆图式掌握简单的史实概念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四、能有效地促进新旧历史与社会概念的内部联系,特别是史论概念是在学习历史与社会概念体系的过程中掌握的,加强同一类历史与社会概念的比较和辨别,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五、,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历史与社会学习情况的了解,针对学生不同的认知结构进行不同的教案设计,否则,学生在考试的压力下机械地学习有意义的材料的现象就会日益滋长。
50、教学设计究竟具有怎样的基本特点?
答:一是教学设计强调运用系统方法。这里的系统方法是指教学设计要从“教什么”入手,对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学习者进行分析;然后从“怎么教”入手,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选用恰当的媒体,具体直观地表达教学过程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对教学绩效做出评价,并根据反馈信息调控教学设计各个环节,以确保教学获得成功。
二是教学设计强调以学习者为出发点。教学设计非常重视对学习者不同特征的分析,并以此作为教学设计的依据。它强调充分挖掘学习者的内部潜能,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突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使学习者内部学习过程的发生和有效进行。它注重学习个别差异,着重考虑的是对个体学习者的指导作用。
三是教学设计强调要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教学设计必须以现代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指导,才能设计出科学的教学目的、教学程序、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体系,从而保证获取最优教学效果。
四是教学设计强调关注对学习问题的有效解决。教学设计是以促进学习者学习为目的的,所以,它是以学习者所面临的学习问题为出发点,进而捕捉问题,确定问题的性质,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达到解决教学问题的目的。换言之,教学设计不是以方法设问题,而应当是以问题设方法。
51、著名的物理学大师狄拉克有一次去作学术报告,报告之后有人提问说,他不明白怎么可以从公式1推导到公式2。狄拉克不答,主持人提醒道:“教授,请回答他的问题。”狄拉克说:“他并没有问问题,只说了一句话。”你认为狄拉克为什么不回答吗?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等教育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新课程中学历史与社会教学(8)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