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新课程中学历史与社会教学(4)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1-04-05 本文由十里红妆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自主这“两个主体”的积极性,才能实现学生最大的发展。

4、优化教学内容

答:进行教学时,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把握教材,优化教学内容。要通过精选教学素材,把真正溶于教材之中的思想观点、方法内容、智力价值和精神素养挖掘出来,展示给学生,尽可能使每节课的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到知识的同时,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另一方面,要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使难易程度分时适当,并具一定灵活性,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口选择。这样既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需要。

5、教学目标陈述中的行为主体

答:行为主体特指学生而不是教师,因为判断教学是否有效,其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实际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

6、直接导入

答:教师不借助其他材料,直接叙述新课学习的目标要求及教学活动开展的大致流程,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确学习任务和应参与的教学活动。

7、课堂教学

答: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

8、以合作交流为主的教学模式

答:以合作交往为主的教学模式是强调教学是多边活动,提倡师生、生生间的多边互动合作,充分调动教学中各动态因素间的密切合作交往,构成一个全方位的合作运行体系的教学模式。

9、优化教学过程的基本策略

答:首先,要转变观念。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师的创新实践三者的整合是优化教学过程的思想基础。其次,构建教学模式是优化教学过程的核心。构建适应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体系可以使教师摆脱个体经验和习惯定势的束缚,更加科学地施教和导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益。第三,要遵循标准和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照顾不同水平学生的需要。第四,要根据反馈信息,做好辅导答疑。这是教学工作的弥补环节,也是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

10、教学目标的陈述

答:教学目标的陈述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行为主体应是学生,而不是教师;2、行为动词应尽可能是可理解、可评估的;3、必要时可附上产生目标指向的结果行为的条件;4、目标陈述的是基本的共同可达到的教学标准,而不是无法实现的最高要求。

11、教学目标陈述中的行为动词

答:行为动词必须是有具体操作过程的、有明确指向的,否则就无法进行个性化的评价。

12、支架式教学的几个环节

答: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13、教学目标简约

答:所谓教学目标简约是指目标的表述要简单明了,忌冗长拖沓,这有利于学生的理解的应用。

14、教学结构

答:教学结构是指一节课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进行顺序、时间的分配,它是教师的教学手段,教材的知识结构及学生的认知规律等有机结合体。

15、科学地选择教学方法

答:教学方法因其角度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分类和定义。如果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手段来分,可分为以语言教授为主的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方法、以实际训练达到为主的方法、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和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五种。在实际的教学中,选择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往往是决定一堂课教学质量好坏的关键因素之一。实践证明,我们只要按照一定的科学规律,综合考虑教学的各有关因素,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并能合理地加以组合,就有可能使我们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的境地。

16、教学目标陈述中的表现程度

答:表现程度是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有的表现内容,并以此评估、测量学习过程或成果所达到的程度。

17、教学策略的监控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等教育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新课程中学历史与社会教学(4)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新课程中学历史与社会教学(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17803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