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狄拉克的这一著名回答,揭示了问题这一概念的本质。真正的问题,应该是固有认识与新现象、新事实的矛盾。那位提问者并没有讲出自己对“公式1”的理解及其与“公式2”的矛盾所在,狄拉克当然就无法为他作出解释说明。所以,从问题出发设计教学,关键之处在于把握学生固有认识与新现象、新事实的矛盾,在于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或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发现这一矛盾,这样才会引发真正有效的学习活动,才能真正让学生学有所思。
52、对历史与社会进行课堂教学过程设计目前具备了哪些条件?
答:理论条件: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处是促进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方面达到高质量的同时,要促进学生的智力、情感、意志、品质、性格等精神领域的发展。教学是一个认知过程,它要求依照认知结构的特点,通过学生的参与和发现来表现教学的主题。教学还是一个情感体验与个性表现的过程,这就要求在学生身上唤起个人的人格特征,努力创造满足学生人格动机的条件。单一的教学模式很难提供给学生一个利于展示实现其主体性以及充填拓展其主体性的精神内涵的时空条件。模式的多样化及其发展特征,为教学的灵活性带来了方便,通过教师这个“主体”的能动作用力,使学生这个“主体”达到高度的统一。
学生条件: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表现欲强,历史与社会知识的基础薄弱,因此充分利用发现、探究、体验、合作等多种教学活动,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利于主体性发展。同时,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学习的自觉性、选择性以及与教师的配合程度有了相当的提高,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接受教师这个客体的馈赠、限制和磨砺。在当今时代,部分学生还表现出应有的独立性与能动性,并有趋向创造性的内在动力。所有这些都表明,他们的主体状态及其主体品质已经达到一定水平。因此,我们的教学就要设法使学生的主体状态得以展示,并磨砺和发展他们的主体性品质。
教材条件:新编初中历史与社会教材增加了大量的活动探究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为推进学生“一般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文本。教学模式要在理论与现实的结合点上,以教材条件作为教学内容模式研究的起点,从而形成相应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的模式研究。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本质在于让初中学生在活动中使其主体精神品质能够获得充实和发展,由此推动“一般发展”的重大进展。
53、新的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相比,在教学目标上有哪些特点?
答:一是在知识目标要求方面,新的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更加符合义务教育段的青少年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和规律,降低了难度,缩减了对抽象概念和知识的要求。二是在能力目标要求方面,改变了过去对能力的要求过于笼统、空泛的状况,具有更为具体的可操作性,同时也尽量体现出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的能力和素质的新要求。三是在方法目标要求方面,新课程标准首次把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提出来,强调学生通过对历史与社会的感知和积累客观真实的历史知识,以达到真正理解历史的目的。强调“注重探究式学习”,以及养成“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和合作式学习的行为习惯,即注重学生学习历史方式的突破,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强调结论与过程的统一。四是在情感目标要求方面,新课程标准在这方面的目标规定上呈现出的一个突出变化就是,它大大突破了以往单纯的政治教育的层面,注重了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把历史教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功能结合起来,从而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成为历史课程教学的血肉和历史教学过程的灵魂。同时,其要求的标准的时代气息也变得极为浓厚。
54、“要想实现有效学习,教师就应该关注两类环境:物理的和心理的。应该努力营造适合每位学习者的环境,这时的课堂教学,就会从统一走向分散,从以教材为主走向以学生发展为主,从以讲授为主走向以指导学习、回答疑问为主,这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如何理解这段话?
答:强调课堂教学的本质是组织学生学习,还需要进一步明确什么是学习。按照通常的认识,学习是一个人通过经历或练习而得到的比较持久的身心变化,就是说,学习首先是一种经历,一种身心的活动过程。而任何经历或者活动都不能脱离环境的影响,都必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所以,一切学习,都是情境性的。新课程方案要求教师关注过程和方法,关注教学环境的设计、活动的设计,正是从学习活动的这一特点出发的。但是,所谓的环境,除了物理意义的存在以外,还有心理意义的存在,同样的实物展示,同样的教室布置,对一位乐在其中、深受同学、老师喜爱的学生与另一位同班级格格不入或因受到批评而深感苦恼的学生,会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完全不同的心理感受。从这个角度说,也可以讲“境由心造”,对不同的学习主体,教师所提供、创造的尽管是同一或相似的物质环境,但结果是学生们面对的是不同的心理环境。
55、我们知道,学生的成绩是有差异的,而针对一课具体的教学设计来说却只有一种,所以要上一堂灵活生动的好课,预设的教学设计是不重要的。这种观点对吗?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新课标虽然降低了难度,缩减了对抽象概念和知识的要求,但是更加突出了对学生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等教育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新课程中学历史与社会教学(9)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