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资料
宋代,除了产生过特别的恩怨,一般同年进士都会互相提携,而自然形成一个荣辱与共的政治集团。
四
寇准再次进入执政集团时间很短,不到一年,就被罢免枢密使,出守外藩,又一次被迫离开了政治中枢。尽管政界的升降沉浮,从外部因素看,主要是各种政治派系互相角逐的结果。但从政治家自身来看,与其性格因素以及政治策略也很有关系。寇准凡事率性而行,不讲究策略,到处树敌,则是导致其在执政集团内站不住脚的主要因素。
在王旦的推荐下,寇准成为枢密使,入主西府,与宰相王旦对掌二府。两个人本应像当年寇准与毕士安那样,同心合力。但寇准似乎不大瞧得起这个晚于他为相的同年,同时,或许还有对这个接替他为相的王旦,过了七八年才把他拉入执政集团总感到有些不是滋味。因此,他不是以合作的态度与王旦共事,而是不时地找些麻烦。史载:“准为枢密使,中书有事关送枢密院,碍诏格,准即以闻。上谓(王)旦曰: 中书行事,如此施之,四方奚所取则? 旦拜谢曰: 此实臣等过也。 中书吏既坐罚,枢密院吏惶恐告准曰: 中书、枢密院日有相干,旧例只令诸房改易,不期奏白,而使宰相谢罪。 ”也许是一报还一报,不久,“枢密院有事送中书,亦碍诏格”。“吏得之,欣然呈之旦”,前些天因“碍诏格”而受罚的吏人大概觉得总算抓住把柄报复寇准了。但王旦却没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令却送与枢密院”。直接把文书退给了枢密院,而没有报告给真宗。当枢密院吏把这件事汇报给寇准时,寇准感到非常惭愧,第二天,见到王旦后,对王旦说:“王同年大度如此耶!”[80]
类似的事情还有一些。“王文正公在中书,寇莱公在密院。中书偶倒用印,寇公须勾吏人行遣。他日,密院亦倒用了印,中书吏人呈覆,亦欲行遣。文正问吏人: 汝等且道密院当初行遣倒用者是否? 曰: 不是。 文正曰: 既是不是,不可学他不是。 更不问。”[81]
王旦的行为虽然有时让寇准感动不已,但他还是有机会就不放过攻击王旦。我们无法推测寇准是否有取而代之的想法。史载:“寇准数短旦,旦专称准。帝谓旦曰: 卿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 旦曰: 理固当然。臣在相位久,政事阙失必多。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直,此臣所以重准也。 帝以是愈贤旦。”[82]王旦或许是以其忠厚的本性,言出于衷,但他不攻击寇准,处处回护寇准,是不是也有其难言之苦呢?是他向真宗力荐,寇准才得以重新起用的,因此他不能说寇准不好,来打自己嘴巴。不过,从王旦在病危之际曾向真宗推荐看,他确实是看重寇准大节的。
在朝廷中,寇准不仅与宰相王旦时有捍格,与其他大臣也屡有冲突。史载:“准恶三司使林特之奸邪,数与忿争。特以河北岁输绢阙,督之甚急。准颇右转运使李士衡,而沮特。且言在魏时尝进河北绢五万而三司不纳,以至阙供,请劾主吏以下。上勉从其请,而用赦释之。盖京师岁费绢百万,而准所助才五万而已。准又以三司放驰坊军士不俟给装钱为特过。”这个被人称为“五鬼”之一的林特,此时正得宠于真宗。纳绢一事,真宗给了寇准面子,“勉从其请”,但毕竟心里不甚愉快。这次寇准又揪住不放,就使真宗有些生气了。他对宰相王旦说:“准年高,屡更事,朕意其必能改前非,今观所为,似更甚于畴昔。”事至如此,加之寇准又屡与王旦龃龉,因此王旦也就借坡下驴,顺势说了一些不利于寇准的话。他说:“准好人怀惠,又欲人畏威,皆大臣所当避。而准乃以为己任,此其所短也。非至仁之主,孰能全之?”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等教育左右天子为大忠——兼论寇准在澶渊之盟前后的作为(16)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