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利息成为收益的最一般的形式?举一个例子,说明收益的资本化。
2、了解利率种类的划分。
3、试用复利计算利息的现值、终值和到期收益率。
4、影响利率的因素有哪些?
5、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与可贷资金理论的有何区别和联系?
6、简述可贷资金理论的主要内容。
7、影响利率风险结构的因素有哪些?
8、简述利率期限结构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假设前提。
第三章 金融体系格局
第一节 资金盈余者与短缺者之间的联系机制
一、金融的概念和范围
(一)金融的概念:
博迪、莫顿《金融学》:金融学是研究人们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如何进行资源的时间配置的学科。
黄达《金融学》:金融是货币资金的融通。金融涵盖的范围大体包括:与物价有紧密联系的货币流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体系,短期资金拆借市场,资本市场,保险系统,以及国际金融等领域。
(二)对金融范畴的不同理解
传统上国内所说的金融是指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指的是货币银行学(money and banking)。人民银行说我们是搞金融的,意思是搞货币银行。
第二部分指的是国际金融(international finance),研究的是国际收支、汇率等问题
金融的宏观层面(宏观金融)
这两部分在国外并不包括在Finance 或Financial Economics(金融),而是另有一个学科名称-Money Economics(货币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一部分,是独立性相当强的一部分。
而国外称为finance的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corporate finance,即公司金融。它实际上包括两块内容:一是公司融资,包括股权/债权结构、收购合并等;二是公司治理问题,如组织结构和激励机制等问题。 第二部分是投资学,它是对证券市场里不同金融工具和其衍生物价格的研究。
这两部分合起来即国外所指的finance,即金融。为了避免混乱,我们且称之为“微观金融”。“金融学是研究人们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如何进行资源的时间配置的学科”。(博迪、莫顿所著《金融学》)即指这一层面的“金融”。
我们这门课称为《金融学》,其前身是《货币银行学》,也有称为《货币和银行经济学》或《货币、银行和金融市场经济学》。国外也有这方面的研究,如米什金《The Economics of Money 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s》,译为《货币金融学》。《金融学》是金融学科的专业基础理论课,是入门课,这里要讲的内容也主要是概念性、理论性、框架性的知识。
第二节 金融体系格局的分类和各国现状
一、金融体系格局的分类和各国融资现状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工程科技《金融学》讲义(黄达)(24)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