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供养工作条例》规定,将农村最困难的群众纳入财政供养,标志着我国农村五保供养 制度的历史性变革,是进行新农村建设的起点。
农村社会救助工作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农村扶贫。1983 年,国务院成立了全国扶
贫开发工作小组,扶贫工作引起了高度重视并获得了组织上和资金上的保障,由此在全 国普遍开展起来。另外,国家又通过财政、金融等支持,动员社会的力量进行扶贫,鼓 励和倡导经济发达地区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经济,摆脱贫困,逐步实现消灭贫困地区和绝 对贫困现象的扶贫目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社会救助项目在不断增多,内容也在不断丰富。目前, 农村社会救助的内容主要包括传统的救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济与农村扶贫; 在救助对象上,主要为农村五保户、困难户和其他生活困难群体;专项救助方面主要有 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科技救助及司法援助等。
五、农村福利事业逐步推进
社会福利制度一般是指政府推行的福利政策、福利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等。 目前, 相当一部分农村把建立福利厂和敬老院作为乡、村两级的主要福利事业,这些福利企业 成为社会保障资金来源的一个重要渠道,不仅使残障人士就业得到了保障,同时也增加 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
20 世纪 80 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福利事业也得到了巩固和提高, 不仅增加了福利项目,而且扩大了服务领域,发挥了福利事业的骨干和辐射作用。各地 也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兴办福利事业,不断推进福利事业的社会化。同时,农村有奖募捐、 残疾人社会福利事业、建立五保服务中心等一些新的福利政策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第二节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广大农民生活水平、缓解“三农”问题的重大举 措,也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着力点。近年来虽然由于党和国家的不断 努力使其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成效,但要想使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摆脱被边缘化的地位, 并被真正地纳入到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之中,仍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 障制度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社会保障呈现“少、窄、低”的特点
“少、窄、低”指的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项目少、覆盖范围窄、保障水平低。当- 36 -
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稳步发展
80 年代以前,我国的养老模式一直都是家庭养老为主、集体养老为辅,基本上属 于自给型养老。1986 年,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七五”计划明确 指出要抓紧研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根据各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试点,然 后再逐步实施。1992 年国家民政部在试点的基础上颁布实施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 本方案》,促进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稳步发展。2004 年,政府又开始对农村部分 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政策的试点,即农村只有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的计划生育夫 妇,每人从年满 60 周岁起享受年均不低于 600 元的奖励扶助金,直到亡故为止,且奖 励扶助金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负担。
①
2009 年国务院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
会精神,开始进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人文社科社会保障概论(19)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