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
政管理,那麽,軍士就會迷惑;不知軍中權謀之變而參與軍隊指揮,那麽將士就會疑慮。如果三軍將士既迷惑又疑慮,諸侯乘機起而攻之的災難就到來了。這就叫自亂其軍而喪失了勝利。
【原文】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衆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禦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
【譯文】預測勝負有五條:懂得什麽條件下可以戰,什麽條件下不可以戰的,勝;懂得衆與寡的靈活運用的,勝;上下一心,同仇敵忾的,勝 以有准備之師擊無准備之敵的,勝 將領富于才能而君主又不從中幹預牽制的,勝。這五條就是預知勝負的途徑。
【原文】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譯文】因此,可以說:了解對方也了解自己的,百戰不敗;不了解對方而了解自己的,勝負各半;不了解對方,也不了解自己的,每戰必敗。
四、軍形篇
【原文】孫子曰:昔之善戰者,先爲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爲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可勝。故曰:勝可知,而不可爲。
【譯文】孫子說:古代善于指揮作戰的人,總是先創造條件使自己處于不可戰勝的地位,然後等待敵人能被我戰勝的時機。做到不可戰勝,關鍵在于自己創造充分的條件;可以戰勝敵人,關鍵在于敵人出現可乘之隙。因而,善于作戰的人,能做到自己不可戰勝,不能使敵人一定被我戰勝。所以說,勝利可以預測,但不可強求。
【原文】不可勝者,守也;可勝者,攻也。守則不足,攻則有余(竹簡爲:守則有余,攻則不足)。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動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勝也。
【譯文】有了不可戰勝的條件,就可以守;敵方出現了可勝之隙,就可以攻。守,應依靠自己不可戰勝,力有裕如;攻,要針對敵方弱點、不足,舉兵必克。善于防守的人,如同深藏于地底,使敵人無形可窺;善于進攻的人,如同神兵自九天而降,使敵措手不及。因而,既能有效地保全自己,又能獲取全面的勝利。
【原文】見勝不過衆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戰勝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舉秋毫不爲多力,見日月不爲明目,聞雷霆不爲聰耳。古之所謂善戰者,勝于易勝者也。故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故其戰勝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勝,勝已敗者也。故善戰者,立于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爲勝敗之政。
【譯文】預見勝利不超過一般人的見識,不算高明中最高明的 經過力戰而勝,天下人都說好,也不算好中最好的。就像舉起秋毫不算力大,看見太陽、月亮不算眼明,聽見雷霆不算耳聰一樣。古代善戰的人,總是取勝于容易戰勝的敵人。因而,這些善戰者的勝利,既沒有智謀的名聲,也沒有勇武的功勞。他所進行的戰爭的勝利是不會有絲毫誤差的,之所以沒有誤差,是因爲他們所進行的戰鬥舉動是必勝的,是戰勝那已處于失敗地位的敵人。善于作戰的人,總是自己先立于不敗之地,而不放過任何一個打敗敵人的時機。因此,勝利之師是先具備必勝條件然後再去交戰,失敗之師總是先同敵人交戰,然後期求從苦戰中僥幸取勝。善于用兵的人,總是注意修明政治,確保治軍法度,所以能成爲戰爭勝負的主宰。
【原文】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數,四曰稱,五曰勝。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數,數生稱,稱生勝。故勝兵若以镒稱铢,敗兵若以铢稱镒。勝者之戰民也,若決積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譯文】用兵必須注意:一是土地幅員,二是軍賦物資,三是部隊兵員戰鬥實力,四是雙方力量對比,五是勝負優劣。度産生于土地幅員的廣狹,土地幅員決定軍賦物資的多少,軍賦物資的多少決定兵員的質量,兵員質量決定部隊的戰鬥力,部隊的戰鬥力決定勝負優劣。所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资格考试认证孙子兵法全文译文1(4)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