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
互仇視的,當他們同船過渡突遇大風時,他們相互救助起來如同左右手。因此,縛馬埋輪,是不足以倚恃的穩定軍陣的辦法;三軍嚴整、勇敢如一人,靠的是治軍有方;勇敢的人和怯弱的人都得以發揮其戰鬥力,靠的是巧妙地運用地形。古代善于用兵的人,能使部隊攜手如同一個人一樣服從指揮,是將部隊置于不得已的情況下形成的。
【原文】 將軍之事:靜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無知。易其事,革其謀,使人無識;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慮。帥與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帥與之深入諸侯之地而發其機,焚舟破釜,若驅群羊,驅而往,驅而來,莫知所之。聚三軍之衆,投之于險,此謂將軍之事也。九地之變,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
【譯文】 統帥軍隊這種事,要沈著鎮靜而幽密深邃,公平嚴正而整肅有方,能蒙蔽士卒的耳目,使他們無知。常改變所行之事,常變更所設之謀,使人無法識破用意;駐紮常變地方,行軍常迂回繞道,使人無法捉摸真實意圖。將帥給部隊下達戰鬥命令,像登高抽去梯子一樣,使士卒有進無退;將帥與士卒深入諸侯重地,捕捉戰機,發起攻勢,焚舟毀橋,砸爛鍋竈,像驅趕群羊一樣,趕過去,趕過來,沒有誰明白到底要到哪裏去。聚集三軍之衆,將他們置于危險的境地,這就是領兵作戰的職責。各種地形的靈活運用,攻守進退的利害關系,士卒在不同環境中的心理變化規律,不能不認真加以考察。
【原文】 凡爲客之道:深入則專,淺則散。去國越境而師者,絕地也;四達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淺者,輕地也;背固前隘者,圍地也;無所往者,死地也。是故散地,吾將一其志;輕地,吾將使之屬;爭地,吾將趨其後;交地,吾將謹其守;衢地,吾將固其結;重地,吾將繼其食;圮地,吾將進其途;圍地,吾將塞其阙;死地,吾將示之以不活。故兵之情:圍則禦,不得已則鬥,過則從。
【譯文】 大凡進入敵國作戰的規律是:進入敵境越深,軍心越專一 越淺,士卒越容易離散。離開本土穿越邊境去敵國作戰的地方,稱爲絕地 四通八達的戰地爲衢地 進入敵境縱深的地方叫重地;進入敵境不遠的地方叫輕地 背靠險固前路狹窄的地方叫圍地 無路可走的地方叫死地。因此,在散地,我將狠好地統一士卒心志,在輕地,我將注意使部隊保持連續 遇爭地,我將緊緊地從後驅趕部隊快速前進 在交地,我就要謹慎地加強防守 在衢地,我將鞏固與加強同諸侯國的聯系;在重地,我將注意保證軍需糧饷的不斷供應;在圮地,我將率部迅速通過;在圍地,我將堵住可逃生的缺口;在死地,我將向士卒表示必死的決心。士兵的心理變化規律是:被包圍就會合力抵禦,不得已時就會殊死奮戰,陷于深重危難境地就非常聽從指揮。
【原文】 是故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預交;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不用鄉導者,不能得地利。四五者,不知一,非霸王之兵也。夫霸王之兵,伐大國,則其衆不得聚;威加于敵,則其交不得合。是故不爭天下之交,不養天下之權,信己之私,威加于敵,故其城可拔,其國可隳。施無法之賞,懸無政之令,犯三軍之衆,若使一人。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利,勿告以害。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夫衆陷于害,然後能爲勝敗。故爲兵之事,在于順詳敵之意,並敵一向,千裏殺將,此謂巧能成事者也。
【譯文】 不清楚各諸侯國企圖的人,不能參與外交,不熟悉山林、險阻、沼澤等地形及其運用原則的人,不能領軍作戰;不用向導的人,得不到有利的地形,類似這四五個方面的事,有一個方面不知道,就不能算霸王的軍隊。所謂霸王的軍隊,攻伐大國,迅猛得使敵國無法及時調動民衆與集結軍隊;兵威指向敵人,那麽敵人的外交就無法成功。因而,不必爭著與任何國家結交,也不隨便培植他國的權威,多多施恩于自己的民衆、士卒,把兵刃指向敵國,那麽,敵國城池可拔,國都可毀。實行破格的獎賞,頒發非常的政令,驅使三軍部隊像使喚一個人一樣。授以任務,不說明意圖;告訴他有利的條件,不告訴他危險的一面。把士卒投入危亡境地,士卒才會拼死奮戰獲得生存,士卒陷于死地,必然舍命奮戰以求生。兵士們陷入危險境地,才能主動地奮力奪取勝利。領兵作戰這種事,就在于假裝順著敵人的意圖,我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资格考试认证孙子兵法全文译文1(13)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