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
中抓住有利的時機采取恰當的應變行動。
【原文】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先傳也。
【譯文】用兵,是以詭詐爲原則的。因而,“能”要使敵人看成“不能”,“用”要讓敵人看作“不用”。“近”要讓敵人看作“遠”,“遠”要讓敵人看作“近”。敵人貪利,就誘之以利而消滅它;敵人混亂,就抓緊時機立刻消滅它;敵人實力雄厚,則須時刻戒備它;敵人精銳強大,就要注意避開它的鋒芒;敵人褊急易怒,就挑逗它,使它失去理智;敵人小心謹慎,穩紮穩打,就設法使它驕傲起來;敵人內部和睦,就離間其關系。在敵人沒有准備的情況下進攻,在敵人意想不到的條件下出擊。這些,是軍事家用兵之佳妙奧秘,是不可事先規定或說明的。
【原文】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于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
【譯文】未開戰而在廟算中就認爲會勝利的,是因爲具備的致勝條件多;未開戰而在廟算中就認爲不能勝利的,是具備的致勝條件少。具備致勝條件多就勝,少就不勝,何況一個致勝條件也不具備的呢?我從這些對比分析來看,勝負的情形就得出來了!
二、作戰篇
【原文】孫子曰: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驷,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裏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其用戰也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夫鈍兵挫銳,屈力殚貨,則諸侯乘其弊而起,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後矣。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故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
【譯文】孫子說,根據一般作戰常規,出動戰車千乘,運輸車千輛,統兵十萬,沿途千裏轉運糧草,內外的日常開支,使者往來的費用,修繕武器用的膠漆、戰車所需的膏油、修甲所需的金革等等,每日須耗費千金,作好了這些准備後,十萬大軍才能出動啊!所以,用兵打仗就要做到勝任裕如,舉兵必克,否則,長久僵持,兵鋒折損、銳氣被挫,攻城就力竭,長期陳兵國外則國內資財不足。如果兵鋒折損,銳氣受挫、兵力耗盡、財政枯竭,那麽,其他諸侯國就會趁這個困頓局面舉兵進攻,即使睿智高明的人也難以收拾好這個局面。用兵打仗,只聽說計謀不足但靠神速取勝的,沒有聽說有計謀卻要拖延戰爭時日的。戰爭時間長而對國家有利這種事,從來就沒有過。因此,不能全面了解戰爭害處的人,也就不能真正懂得戰爭的有利之處。
【原文】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于國,因糧于敵,故軍食可足也。
【譯文】善于用兵的人,兵員不再次征調,糧饷不再三轉運。各項軍用從國內取得後,糧草補給在敵國就地解決,那麽,軍糧就可滿足了。
【原文】國之貧于師者遠輸,遠輸則百姓貧。近于師者貴賣,貴賣則百姓財竭,財竭則急于丘役。力屈、財殚,中原內虛于家。百姓之費,十去其七;公家之費,破車罷馬,甲胄矢弩。戟楯蔽橹,丘牛大車,十去其六。
【譯文】國家由于興兵而造成貧困的原因是長途運輸。長途轉運軍需,百姓就會貧困。軍隊經過的地方物價高漲,物價上漲就會使百姓財物枯竭,財物枯竭就汲汲于應付賦役。民力耗盡,財物枯竭,國內家家空虛,百姓的資財耗去了十分之七。國家的資財,戰車破損了,戰馬疲病了,盔甲、矢弩、矛盾、牛、車之類,耗去了十分之六。
【原文】 故智將務食于敵。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芑稈一石,當吾二十石。
【譯文】因而,高明的將領務求從敵方奪取糧草。就地從敵方奪取糧食一鍾,相當于自己從本國運出二十鍾;就地奪取敵人飼草一石,相當于自己從本國運出二十石。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资格考试认证孙子兵法全文译文1(2)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