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性病学重点提要
一、总论
1.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表皮与真皮之间由基底膜带相连接。皮肤中除各种皮
肤附属器如毛发、皮脂腺、汗腺和甲等外,还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
2.皮脂腺是皮肤的“润滑剂”,掌趾无。
3.皮肤第一道屏障---皮脂膜。
4.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总重量约占个体体重的16%,成人皮肤总面积约为 1.5m2,新生
儿约为0.21m2。(P5)
5.表皮在组织学上属于复层扁平上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由外胚层分化而来)、黑素细
胞、朗格汉斯细胞和梅克尔细胞等构成。
6.表皮细胞80%以上为角质形成细胞,其特征为在分化过程中可产生角蛋白。角质形成细胞
之间与下层结构之间存在一些特殊的连接如桥粒和半桥粒。据分化阶段和特点将其分为五层,由深至浅分别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其中透明层仅见于掌跖等表皮较厚的部位)。
7.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正常情况下约30%的基底层细胞处于核分裂期,新生的角质形
成细胞有次序地逐渐向上移动,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约需14天,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并脱落又需14天,共约28天。(P6)
8.基底膜带(BMZ)位于表皮与真皮之间,电镜下BMZ由胞膜层、透明层、致密层和致密下
层四层结构组成。BMZ的作用:①使真皮与表皮紧密连接②渗透作用③屏障作用。
9.毛发包括:长毛、短毛、毫毛、毳毛。毛发由同心圆状排列的角化上皮细胞构成,由内向
外可分髓质、皮质和毛小皮,毛囊位于真皮和皮下组织中,由内毛根鞘、外毛根鞘和结缔组织鞘组成。毛发的生长周期可分为生长期(约3年)、退行期(约3周)和休止期(约3月),各部位毛发并非同时生长或脱落,全部毛发中约80%处于生长期。
10.皮脂腺是一种可产生脂质的器官,皮脂腺分布广泛,存在于掌跖和指趾屈侧以外的全身皮
肤。头面及胸背上部等处皮脂腺较多,称为皮脂溢出部位。(P11)
11.汗腺据结构与功能不同可分为小汗腺和顶泌汗腺。小汗腺除唇红、鼓膜、甲床、乳头、包
皮内侧、龟头、小阴唇及阴蒂外,遍布全身,以掌跖、腋、额部较多,背部较少。小汗腺受交感神经系统支配。顶泌汗腺曾称大汗腺,主要分布在腋窝、乳晕、脐周、肛周、包皮、阴阜和小阴唇。
12.甲是覆盖在指(趾)末端伸面的坚硬角质,由多层紧密的角化细胞构成。(P12)
13.皮肤的吸收功能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①皮肤的结构和部位②角质层的水合程度③被吸收
物质的理化性质④外界环境因素(P15)
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则:(P51)
I.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种类应根据皮肤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等进行选择,如
细菌性皮肤病宜选用抗菌药物,真菌性皮肤病可选抗真菌药物,超敏反应性疾病
选择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瘙痒者选用止痒剂,角化不全者选用角质促成剂,
角化过度者选用角质剥脱剂等。
II.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剂型应根据皮肤病的皮损特点进行选择,原则为①急性皮炎仅有红斑、丘疹而无渗液时可选用粉剂或洗剂,炎症较重,糜烂、渗出
较多时宜用溶液湿敷,有糜烂但渗出不多时则用糊剂②亚急性皮炎渗出不多者
宜用糊剂或油剂,如无糜烂宜用乳剂或糊剂③慢性皮炎可选用乳剂、软膏、硬
膏、酊剂、涂膜剂等④单纯瘙痒无皮损者可选用乳剂、酊剂等。
III.详细向患者解释用法和注意事项应当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如年龄、性别、既往用药反应等向患者详细解释使用方法、使用时间、部位、次数和可能
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法等。
二、疱疹病毒性皮肤病
1.单纯疱疹:由单纯疱疹病毒(HSV)引起,临床以簇集性水疱为特征,有自限性,但易复
发。HSV可分为Ⅰ型和Ⅱ型,HSV-1型初发感染发生在儿童,通过接吻或公用餐具传播,主要引起生殖器以外的皮肤黏膜及脑部感染(腰以上);HSV-2型初发感染主要见于青年人或成人,通过密切性接触传播,主要引起生殖器部位或新生儿感染(腰以下)。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1 页共14 页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工程科技皮肤性病学重点提要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