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吕存正老师读书笔记
现有发展区水平的知识与技能的内容可以交给学生去讲解,体现学生不仅参与学,也参与教。
二、把部分思考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以往老师把学生的思考限定在自己确定的预设范围内,老师的设问指向性非常明确,学生的思考朝着老师设定的答案,沿着老师规定好的路线来运动,来进行的。没有学生自主的形成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自主解答问题的权力,没有个性化的思考与解答。
三、把部分评价权交给学生。
教师要正确面对学生的错误也是一种学习资源,正因为出错,才会有点拨、引导、解惑,才会有教育的敏感、机智和智慧,才会有对学生乐观的期待,以及真正的爱护和保护。
第二节 强调生成性是否意味着否定预设
预设表现在课前,指的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假设、安排,从这个角度说,它是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设表现在课堂上,指的是师生教学活动按照教师课前的设计和安排展开,课堂教学活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预设表现在结果上,指的是学生获得了预设性的发展,或者说教师完成了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课堂上也需要按预先设计开展教学活动,保证教学活动的计划性和有效性。
教师在预设时要认真考虑以下这些问题:(1)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2)通过预习,学生是否已经了解了课文中的有关内容,有多少人了解?了解多少?了解达到什么程度?
(3)哪些知识是重点、难点,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点拨和引导?(4)哪些内容会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成为课堂的兴奋点?
但是反对过度预,比如课堂上的节外生枝,不能不引起教师的注意。
第四节 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对于课堂教学缺一不可。预设体现对课标、教材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为些要认真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人文社科《有效教学十讲》笔记(9)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