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吕存正老师读书笔记
第三、探究有形无实。
表面上有探究程序、形式,但是却没有真正的问题意识,学生对这个问题没有质疑,缺乏深度思考,这就是探究有形无实。
这些称为教学活动的外化。课堂有温度而没有深度,课堂让人感觉到热闹、喧哗,但很少让人怦然心动,这就是课堂缺乏思维的力度和触及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说到底就是没有深度,流于形式化,外在化。
第四、教学层次低下。
高中实施新课程以后,课程容量、教学内容容量变大了,如果还是按照传统的老路,以讲解为中心,教学时间肯定不够用。学生通过自己的自学、思考、练习能获得的知识与技能,就让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只在学生需要引导、点拨、讲解、帮助的地方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第五、预设跟生成的冲突。
预设(教学设计、教案)的东西由于各种原因不能生成(设计难度太大、设计引导不合理、学生能力与预设相差太远、时间给予不合理、学生状态不行等等)。或生成太泛、无边无际、没有中心,没有关键,这都不是我们要提倡的有效教学。
如何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克服这些低效和无效的现象?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人文社科《有效教学十讲》笔记(6)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