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吕存正老师读书笔记
此每个人的具体的学习方式是不同的。这就提醒我们提倡转变学习方式,就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2009年我购买并读完了该书)。在现代教育家林格所写的《教育是没有用的》(一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一次印)。第113页提到了该理论。每个人至少拥有八种独立而有平等的智能,每个人的智能结构不同,但都在发挥作用。1、语言智能(诗人、作家、演说家)2、数学——逻辑智能(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科学分析)3、视觉空间智能(水手、工程师、外科医生,画家等)4、音乐智能(音乐创作,演奏家)5、肢体——运动智能(体育运动员,舞蹈家、手工艺大师等)6、人际智能(教育家、政治家、推销员、心理医生、宗教领袖等)7、自我认知智能(文学家、哲学家,神学家、心理学家等)8、自然观察智能(自然学家,生物学家等)
独特性也意味差异性。学习的学习客观上存在着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实际具备的认知基础及学习能力不同,决定了不同的学生对同样的内容和任务的学习速度,所需要的帮助都不同。新课程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差异,并把它视为一种待开发和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努力实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和教师指导的针对性。
意义性:有意义的学习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的学习方式。其特点是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身体的、心理的、认知的、情感的、逻辑的、直觉的都和谐统一起来,其结果是认识和能的发展、情感和人格的完善。所以有意义的学习是一种发展人的学习。
交往性:学习不仅是一种个体获得知识和发展勇和的认识过程,同时也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交往过程。 交往的认识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促进知识增值。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第二,活跃学生思维。缺少交往的学习很难产生很难产生思维碰撞和创造的火花。(交换苹果与交换思想的理论)。
交往在心理意义有二方面。第一,满足学生对归属感和影响力的需要。第二,发展学生分享和利他性的品质。
只有基于交往和合作,学习才能成为学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学生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
体验性: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体验使学生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是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经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
在实际学习活动中,体验性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强调身体性参与。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眼看、用耳朵听、用嘴说、用手操作,用自己的身体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第二,重视直接经验。重视直接经验就是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课本与教师为间接)。第三,重视感性因素。感性与理性是相对的。感性指的是人的感知、想象、情感、灵感、直觉等心理机能。理性是指人运用概念进行推理、判断的心理机能。
感性因素是指人的本能、欲望、感觉、情感等,理性因素是指人的理智、思考、抽象思维等。 新课程强调感性因素与理性因素的融合,使学习活动成为完整的心理活动。
问题性: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学生学习同样要重视问题的作用。
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人文社科《有效教学十讲》笔记(18)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