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认真进行观察、思考,并在观察、思考中引发问题,为探究活动做好准备。
操作要领: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有机结合学生生活中熟知的现象,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感知问题、寻找问题,并提出问题。
本步的关键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探究又以问题解决为重点,问题是科学学习的关键。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说:“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因而让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是本步的关键。
问题情境的概念
问题情境是学生自己觉察到的“有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是一种由于认知失调而急需设法解决的心理状态。
问题情境创设应具备的要素:
一是情境要指向新的未知的事物。
二是情境要激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愿望。
三是情境要贴近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水平。
本步注意事项:
一要鼓励多样性问题的提出。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观察、思考、想象,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思考,提出不同的问题。
二要注意多样问题的梳理。由于学生生活经历、认知水平的不同,所提出的问题也会不一样,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对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分类,在此基础上提取出有研究价值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选择要重点研究问题的方式:
一是由各小组自主选择不同的问题,分别研究;
二是由全班选择一个或者几个相同的问题,共同探究。
2.猜想假设
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围绕问题所可能发生的种种现象及结果进行预测或作假设性解释。 操作要领:以小组或以全班为单位,针对要研究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预测或作假设性解释,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并在想象的基础上让学生畅所欲言。
两个环节:
一是猜想环节,猜想是学生接触到问题后,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对客观现实的感性认识依靠直觉而做出的各种假定。
二是假设环节,假设是在猜想的基础上经过一系列的观察、实验、分析、比较、归纳等逻辑推理排除掉一些不可能的猜想而得到的较为科学的假设。
假设与猜想的关系
假设是建立在猜想基础上的,比猜想更具有合理性,对探究的问题更有针对性和指导性。 在猜想环节,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积极主动地提出尽量多的猜测与可能,不需要考虑问题与猜想之间的因果逻辑关系,因此思维常常处于一种非常活跃的、非逻辑的、发散的状态。
在假设环节,通过对猜想的排查和做出种种的解释进行提炼总结,因此需要一种逻辑的聚合思维。
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假设时要注意的原则:
合理性原则。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中教育试谈小学科学课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15)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