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按兵不动
这个典故见于《吕氏春秋.召类》。春秋时候,晋国的赵简子准备 进攻卫国,令部下史默去卫国探听情况,规定一个月之内必须回来。 但是一直过了六个月他才返回来。赵简子问史默:"你去卫国,怎么用 了这么长的时间?"史默回答:"想得到利益,却会召来祸害,你还没 有观察出来吗?现在卫国有蘧伯玉做相国,史鳅辅佐,孔子也在那里 做客,子贡又在国君的面前谋划大事,国君很能听取他们的意见,可 见卫国国君的助手多是很有才能的人。 "赵简之一听这话,就打消了 进攻卫国的念头,命令部队原地待命。
现一般用此典故说明在军事上由于某种原因,而不采取进攻或抵 抗的行动。也用来比喻对眼前事物抱着观望的态度,而拿不出办法来。
11、暗渡陈仓
这个典故载于《史记.高祖本纪》。秦朝刚被推翻的时候,项羽负 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而封刘邦为汉王,统辖巴、蜀和汉中。刘邦也 有独霸天下之心,很不服气。他发现手下有一位才华出众的军事家, 就是韩信。刘邦拜韩信为大将,策划夺取天下。刘邦去汉中途中烧毁 栈道,表示无意东还谋取天下,使项羽放心。然后采用韩信的计策, 派出几百名士兵去修复栈道。项羽手下大将章邯镇守关中西部,听到 消息笑道:"这么大工程只派几百名士兵,哪年才能修完?"章邯对刘 邦、韩信这一行动,根本没引起重视。韩信表面上装作要从栈道东进, 实际上却和刘邦率主力部队从小路暗袭陈仓 (今陕西省宝鸡县东)。当 章邯接到急报时,刘邦大军已攻入关中。章邯被逼自杀。关中地区一 下子被刘邦占领了。
这一典故常被人们用来比喻利用假象以给别人造成错觉,而暗中 采取另一些措施来达到目的计策。
12、八斗才
本典故源自宋无名氏《释常谈.八斗之才》。谢灵运以斗量才。他 说:"普天下的才学放在一处,总共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的字,又称 陈思王)一人就独占八斗才华;我占一斗;余下的由天下人共分了。"
后来人们用"才高八斗"、"八斗陈思"、"多才子建"等比喻高才,有 才学的人;用"一斗才"、"才无一斗"等指才能平庸者。
13、白龙鱼眼
这个典故出自《说苑.正谏》。吴王想要和百姓们饮酒,伍子胥劝 谏说:"不可以,昔日白龙下清泠深渊,化为鱼,被打渔人豫且射中了 眼睛。白龙就此事上告到天帝,天帝说 '那个时候你在什么地方,是 什么样子? '白龙回答说: '到了清泠深渊,化为鱼形。 '天帝说: ' 鱼本来就是人类该射的,如果是这样的话,豫且是没有罪的。 '因此 说,白龙是天帝的珍贵畜牲;豫且宋国的贱臣。白龙如果不化装成鱼 形,豫且也不会射他。今吴王你舍弃万乘之皇位,而与布衣平民们一 起喝酒。我害怕你有豫且的串祸。"吴王于是停止了与平民喝酒这件事。 此典故借喻当政者化装出行。
14、白首为郎
这个典故出自《汉武纪事》。汉武帝曾经乘辇到郎署,看见一老翁, 须鬓皓白,衣服不整。武帝问他说:"你何时当郎官,这么老!"回答 说:"我姓颜名字叫驷,是江都人,在汉文帝时作郎官。"武帝问:"为 什么这么老没有得到重用呢?"回答说:"文帝好文,而我好武;景帝 好老,而我还年轻;陛下好少,而我已老。所以三代遭遇不好,所以 老在郎署。"武帝被他感动,提拔他为会稽都尉。
后用"白首为郎"比喻遭遇不好,人才长久被埋没
15、白驹过隙
这个典故出自《宋史.石守信传》。宋太祖赵匡胤重文轻武。他即 位后想方设法解除重要将帅的兵权。一天,赵匡胤请一些武将喝酒, 喝到一半时,他对众人说:"假若不是依靠你们的拥护和支持,我不会 到今天这个地步。但是皇帝也太难了,还不如当一个节度使省心。" 大将石守信赶忙问:"现天下已平定,谁也没有私心杂念了,你还有何 忧虑呢?"宋太祖说:"你们虽无私心杂念,可是你们的部下贪图享乐。 如果也为你们黄袍回身,你们不也会自成一统吗?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资格考试认证成语故事大全(3)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