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守信等将领一听 此言,立该明白皇上的弦外之音,自己不能在朝廷再呆下去了。便纷 纷跪地请求皇帝指出一条生路,赵匡胤说:"人生在世,就好比少壮的 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你们不如多攒些钱财,去过舒适 的生活,这样君臣相安无挂,不是很好的事吗?"石守信等将领见宋太 祖驱武用文的决心已定,为了活命保存生路,只好交出了兵权。
现一般用此典故比喻时间过得很快。
16、白面书生
这个典故出自《宋书.沈庆之传》。公元 450 年,南朝宋文帝刘义 隆想要举兵北伐,太子步兵校尉沈庆之便劝谏文帝,认为不可轻举妄 动。可是宋文帝不但没有采纳,反而叫丹阳尹徐湛之和吏部尚书江湛 等文官向沈庆之乱出难题狡辩。沈庆之当场气愤地说:"皇上准备出兵 北伐,而与白面书生之辈谋划此举,事情怎么能办好呢?"宋文帝由于 没有听劝沈庆之的正确意见,终于导致北伐失败。
现一般用此典故讽刺那些只有书本知识,而社会阅历不多的人。
17、白往黑归
这个典故出自《韩非子.说林下》。杨布养了一只狗,只认识杨布 衣服的颜色,而不认识杨布本人。有一次杨布穿白衣服外出。天下雨, 脱下白色衣服,穿黑色衣服返回。他的狗不认识而大叫。杨布很生气, 要打狗,杨布的哥哥杨朱说:"你不要打,你也是这样,假若你是狗, 主人穿白衣处出,穿黑衣返回,你能不奇怪吗?"
后以"白往黑归"比喻只看表面现象,不注意本质,或喻为前后不 一致。
18、白衣送酒
典故见《续晋阳秋》、《宋书.陶潜传》。东晋诗人陶渊明极好饮酒, 因家贫常不能尽兴。一次重阳节,虽篱下菊盛,却无酒助兴。正怅惘 间,忽闻江洲刺史王弘遗白业人载酒来,即在花前畅饮至大醉。后人 以"白衣送酒"喻所求之物不期而至。李郢《重阳日》诗有"愁里又闻清 笛怨,望中难见白衣来"句。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诗有"强欲 登高去,无人送酒来"句。
19、白眼
这个典故见于《晋书.阮籍列传》。晋朝才子阮籍聪明好学,博览 群书,尤其喜欢《老子》、《庄子》。他生性放荡不羁,不遵守礼仪法规, 与人相处,凡是情投意合的,以青(指眼珠)相迎;对讲究礼仪法规 的,就投以白眼(眼白部分)
现通常用此典故比喻对人轻视、反感。
20、白云亲舍
这个典故载于《新唐书.狄仁杰传》。唐朝高宗和武则天时代的一 位名臣,名叫狄仁杰,曾官居大理臣、河南巡抚、宰相。狄仁杰年轻 时在并州(山西省太原市西)都督府任法曹参军(司法部门的官员) 那时,他的父母在河南(河南省孟县)居住。一天,狄仁杰登太行山, 向河南方向看云,那边有一片白云在天空中飘浮着。他指着白云对左 右同行的人说:"吾亲舍其下。"就是说,我的双亲住在那片白云下面。
现在用这一典故作为怀念父母亲人的词语。
21、百发百中
这个典故出自《史记.周本纪》。春秋时楚国有个叫养由基的人, 善于射箭。距离柳叶百步之外而射,百发百中。左右围观的几千人, 都说他善于射箭。有一个男子站在他旁边说:"好!我可以教导你怎样 来射!"养由基很生气,放开弓握着剑,说"你怎么能教我射箭?"男子 回答:"不是我教你射箭法式。距离柳叶百步而射,百发百中,不趁着 恰好时休止,一会儿气衰力倦,持弓不稳有摆动,箭易射偏了。如果 有一发射不着,以前百发百中的声誉就全抛弃,前功尽弃。"
后以"百发百中"比喻善于谋事。
22、百闻不如一见
这个典故见于《汉书.赵充国传》。西汉汉宣帝刘询时期,羌族人 入侵汉朝的边境,烧杀掠夺。汉宣帝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对策,询问谁 愿带兵前去杀敌。这时在边疆和羌人打过几十年交道七十多岁的老将 赵充国自告奋勇请求前去。宣帝问:"此去讨伐,需要多少兵马?"赵 充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资格考试认证成语故事大全(4)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