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金融资产
学习策略
本章内容较多,学习起来也有较大难度。学习本章时,做题与研读教材应并重。掌握各种金融资产的含义与会计处理的区别,是学好本章的关键。其中,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持有至到期投资实际利率法的运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及减值的会计处理,应作为重点内容。网校或辅导书中相关的计算分析题应做不少于5道并熟练掌握。 易出错知识点归纳
1、金融资产与货币性资产概念的区别
金融资产的范畴要大于货币性资产。例如,长期股权投资、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不是货币性资产,但属于金融资产的范畴。
2、各种金融资产概念的联系与区分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其典型代表就是交易性金融资产,而―交易性金融资产‖与旧准则―短期投资‖的概念和会计处理都比较类似。对于―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这部分内容,不是考试的重点。
―持有至到期投资‖,其典型代表就是债券投资,会计处理也与旧准则下 ―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 的处理比较类似。
―贷款及应收款项‖,―贷款‖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对于企业考生来讲,主要应关注―应收款项‖,这部分内容与旧准则下―应收款项‖ 的内容也基本一致,学习难度不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这是新准则的一个概念,其与另外三种金融资产都有一定联系。它的主要特点,就是资产持有目的不明确,否则可以划分为其他三种金融资产。
3、金融资产的重分类
只有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持有意图或能力改变时,才能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除此情况外,各类金融资产之间均不能重分类。如果处置或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金额相对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总额占比较大,则在处置或重分类后,应立即将剩余的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这个考点比较重要,需注意客观题。
4、摊余成本及实际利率法的运用
考试中经常要求按实际利率法计算某年末的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摊余成本即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期初账面价值×实际利率,等于本期总利息收入。总利息收入包含按面值计算的利息收入和折溢价摊销额两部分,因此,折溢价摊销额等于总利息收入减去面值利息收入。如果按面值计算的利息是每年末支付,金融资产期末账面价值就等于期初账面价值加减本期折溢价摊销额;如果利息是到期一次支付,应计利息应包括在金融资产账面价值中(持有至到期投资—XX债券—应计利息),金融资产期末账面价值等于期初账面价值加应计利息,再加减本期折溢价摊销额。 实际利率法比较难掌握,须通过做题来熟练。应特别注意折溢价摊销的方向,正负号。遇到这类题目,最好在草稿纸上列成会计分录来分析,注意借贷平衡,就不容易把方向搞错了。
5、各类金融资产交易费用的处理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交易费用,直接计入―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额资产的交易费用,计入―——利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教学研究2013年《中级会计实务》各章学习策略及易错知识点总结(14)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