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融合教育中的环境设置研究主要讲述物理环境与心理环境的营造
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策略,要求学生组成异质性小组,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作为奖励依据。在这一过程中,小组成员有积极的互相信赖,有个体责任的体现,有面对面的积极互动,有社交技能的训练还有小组合作的锻炼。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儿童通过成人指导或与能力更强的伙伴合作,会表现出潜在的发展水平。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指出:人的行为的内驱力来自于自身的需要,合作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儿童的交往需要、表现需要、游戏需要,因此必然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集体动力"理论认为:所谓集体动力是指来自集体内部的一种"能源",在一个合作性的集体中,具有不同指挥水平、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学习风格的组员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在交流的撞击中,产生新的认识,上升到新的水平,用集体的力量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3 与家长的互动
家长在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成长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国内外有关早期干预的实践和研究表明:母亲的参与和配合至关重要,不可缺少;只靠教师的教学远远不够。从家庭教养机构到学校教育安置形式的过渡不能完全抛开家长的作用。家长参与到了儿童早期干预计划的制订与实施,家长也理所当然地应该参与到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订中,了解并选择最适合儿童的安置形式。通常在融合教育中,可以安排家长作为助理教师,一来可以照顾到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的特殊需要,不影响教师的集体活动安排;二来可以了解儿童的能力水平,掌握情况,做出及时有效的观察评估,补充资料及信息;三来可以在家庭教育中巩固、复习、拓展所学知识技能;四来可以和教师分享信息;五来可以和儿童建立更好更融洽的关系,有利于他们更快地适应学前融合环境,更有利于促进他们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
5. 建议
目前中国的学前融合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还不能做到所有有特殊需要儿童与普通儿童的完全融合。但是众所周知,融合全纳是特殊教育发展不可避免的趋势,国外的一些现有经验和策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更快地发展我们的特殊教育。
5.1 物理环境的安全保障
教育首先要将儿童置于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然后才能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所以在环境的设计布置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其安全性。对于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来说,他们不会像正常儿童一样懂得如何躲避已有的危险,如何防范潜在的危险,所以在设计上就应该杜绝任何危险。
物理环境安全的保障要求设计者在最初设计教室环境、操场环境的时候就应该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包括电线的排布、门窗高度、宽度、开启设计、无障碍通道的设计、厕所的空间大小、地面的铺设材料、家具的选择、操场地面障碍的排除等等。对此,美国加利福尼亚教育部和美国消费者协会就曾出台相关的环境安全性的评价表,为人们在创建学前融合教育环境时提供参考。
5.2 有针对性地调整环境布置
现有的幼儿园都是为普通儿童设计的,将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纳入其中,势必要对环境做出相应地调整。目前大陆地区的学前融合教育仍是有选择性的,能够进入学前融合机构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工程科技学前融合教育中的环境设置研究(10)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